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新民艺评 > 正文

新民艺评丨战争里没有美和诗,生命谱写了最壮丽的诗——观话剧《同学少年》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朱光     作者:朱光     编辑:沈毓烨     2024-09-18 17:01 | |

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比乐中学五同学,孟家四兄妹同时参军,轰动上海滩。直至2021年,他们才吐露了一些前线经历,其中有条件比较完整讲述的恰好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校友叙述(1959年首届戏曲编导进修班李茂新)。整理、纪录这些信息的也是一位上戏校友李菁(戏文89级),并写成了一部纪实文学《炮弹壳、小提琴和降落伞》。而其中小提琴的主人胡志宏,也就是话剧中胡老师的原型,在世时曾经担任过上戏党委书记。这部纪实文学作品还引起了央视的关注并融入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的纪录片《中华好儿女》第一集《抉择》之中。不过几年,有些当事人已经离世,但是他们又在上戏创排的话剧《同学少年》里“活”了过来,日前在中国大戏院与台下观众一起,回顾了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的青春……


是历史,是艺术,更是一条正路


导演马俊丰表示:“可能只有上戏才合适完成这部作品,也只有上戏能够完成这部作品。这也是一次青春的抉择。”他们从400多个演员中选了20位演员。按他的设定,“要求演员的目光由浑浊变得清澈;意志由软弱变得坚定。”确实有些演员中途有退出的念头,因为真的很难。但是戏里戏外有着双重的“青春的抉择”——原著里,五位少年是受到胡老师的引领,走上了前线;现实中,“我们当下排演这一主题的话剧就是现代青年对前辈、对历史的呼应,这是一种艺术的真挚去再现历史的真实的互文关系,弥足珍贵。”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认为,该剧改编自口述历史《炮弹壳、小提琴和降落伞》,保证了历史叙事的严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它跨越了七十多年的历史,让今天的青少年用他们的情感和躯体演绎了七十多年前的青少年的人生传奇和生命选择。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主席仲呈祥也表示:“一个高等艺术院校要善于从自己学院的历史沿革中寻求创作资源,留得下一个代表学校的文化品牌,这是一条正路。”


是上海兵,是文艺兵,更是中国兵


这部戏表面看是“青春的抉择”,其实是“中国式现代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现代化发展。”仲呈祥还表示,当前,艺术院校要带头引领这个民族,用审美方式来解读世界,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协调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剧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蕴含象征意义的对比。位于淮海中路附近的比乐中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里可能吃得到奶油蛋糕。但是,上海兵、文艺兵到了战场上,遇到给他们一个土豆的东北兵,转瞬就死在身旁……后来,即便食物短缺,但是上海兵依然吃不下土豆——这时候的人物情感升华了,他自上海出发当兵,但是此时已经成为中国兵了。

宋宝珍还提及,剧中一个细节处理得较好,就是方晨新的爸爸塞给儿子一本《辛弃疾诗选》。在风雪中,长途跋涉筋疲力竭之际,方晨新和战友们正是背诵着辛弃疾的诗才走出困境。他们是有诗意、有憧憬,受过良好教育的文艺兵,每个人都对美、对爱有向往,但是在战场上,他们选择流血牺牲。当卫生兵不够的时候,就地转为卫生兵,这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


是同学,是少年,更是民族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马也认为,“‘同学少年’这四个字,可能是戏剧里最好的标题。这个标题的内涵和所有的故事、任务和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精神,全都联系在一起,并且也与上戏联系起来,与孩子们联系起来。新中国就是一个‘同学少年’,这其中还有民族精神。”该剧聚焦的不是解放军、不是职业军人,而是志愿军,他们也是少年——乘坐赴战场的火车都不能暴露。

该剧编剧钱珏,做到了历史与现实交互,情境与心境交融,战争与和平呼应,把观众带入了烽烟滚滚的战场,也带入了熟悉的上海弄堂里的烟火气,还带观众感受到了文艺兵的浪漫多情,“快进”到了回忆青春的迟暮老人……《同学少年》尽量以艺术的方式以少胜多、以点带面。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表示,该剧有三种叙事——青春叙事、成长叙事、战争叙事,“青春叙事是这个戏的底色,为红色题材叙事打开了新的方式。”该剧力求以青春朝气还原一个时代的朝气,用青春朝气去写新生的共和国的朝气。它以一种历史的方式,去寻找与今天青年观众的对话方式。

《剧本》主编武丹丹认为:“这就是舞台版的《无问东西》。反而不适合‘老戏骨’来演,就需要这样与生俱来的少年感的青涩气息。”少年中国的情怀——这个题材很少有人触及,但它其实与每个人的人生经验、生命体验且与自己的前辈、长辈血肉相连。“这也是一部家国同构的戏。我们不仅有《繁花》的上海,还有《同学少年》的上海。”(朱光)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