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随着表演艺术家梁波罗,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导演郑大圣,上海图书馆党委副书记杨咏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亦中和电影海报美工李树德一人一笔,上海图书馆东馆七楼的这一整面墙壁大小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手绘海报终告完成,“大手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手绘电影海报特展”也正式揭幕。
作为“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文联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同时作为第六届上海图书馆阅读季(2024—2025)国庆系列活动的重要一项,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上海图书馆、上海电影家协会和普陀区档案馆联合举办的这一展览汇集了75幅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海报,以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先后排列,搭起一条既承载历史足迹,又在艺术表现上精彩纷呈的电影画廊。从《鸦片战争》到反映建党的《开天辟地》,从土地革命时期为背景的《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到以抗战为背景的《铁道游击队》《红高粱》《51号兵站》,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林海雪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从解放初期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抗美援朝的《英雄儿女》到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的《高山下的花环》,以及反映1949年后社会大众生活的《今天我休息》《李双双》,改革开放后的《人到中年》《秋菊打官司》《股疯》,还有新世纪拍摄的《生死抉择》《战狼》《湄公河行动》等,徜徉其中,我们能清晰地触摸到新中国电影的脉律,感受到新中国电影曾经创造的辉煌。
手绘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宣传手段,在电影诞生之初便已出现。上面不仅有电影片名、类型、出品厂家、编导、演员等信息,海报的画面也十分吸引人。不仅画功精湛,更有着巧妙的构思,甚至可以说浓缩了一部电影的精华,加上影院美工师在提前看片后在创作时融入了自己对影片的独特理解,形形色色,生动传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工作在放映第一线的美术工作者,坚持用自己手中的笔为电影创作手绘海报,为中国电影留下许多堪称“大手笔”的珍贵作品。开幕式上,郑大圣如此阐释“大手笔”:“影院门口的大海报是美工师们的大手笔绘画,海报展现的电影是电影创作者的大手笔作品,而共和国75周年的历程是时代的大手笔。所以,我们以此致敬75年来为新中国电影发展做出贡献的电影人,也以此献礼共和国75周岁生日。”
据悉,展览将延续到10月20日。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配套展开主题论坛,探讨75年来中国特色经典电影的发展之路,同时开展青年电影人的“观摩+沙龙”活动,挖掘电影海报背后的故事,探讨新时代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
(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
举报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962555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