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城市更新和高质量乡村振兴,正在急剧改变中国城乡风貌。
人是情感动物,新旧更迭背后,谁都有难离的故土、难寄的乡愁。用公共艺术的方式连接“新”与“旧”,赋予物与空间灵性,带给人以情感价值,这是上海漫画家高幼军近年来一直在尝试的事。
2021年,上海城市空间季期间,高幼军参与了新华社区“社区盒子”的艺术创作。这是他第一次将艺术运用到城市更新中。从那时起,无论上海老城厢的“外滩猫街”,还是景德镇寒溪村的“小米酒馆”,这些疗愈乡愁的代表作都引发了大量关注。
看似“无用之用”,但在专家学者看来,艺术助力城市更新,不仅在于城市设计赋能,更有助于城市记忆留存、城市温度提升,改变“千城一面”“好山好水好无聊”的尴尬,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愁所依、文脉所系、底蕴所在。
图说:利用空调外机进行创作受访者供图
一“外滩猫街”
11月16日,第二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西樵山下开幕。
作为当地十大艺术分区之一的九江璜矶社区,有一个生活着数万只鹭鸟的“鹤巢”(当地人称“鹭”为“鹤”),因此鹭鸟主题的创作,成为艺术节在璜矶社区呈现的一种主要方式。
在璜矶社区的一处池塘边,有一个名为《茶之鹭》的艺术展品——一片荷叶上摆着一套茶具,却不见鹭鸟的影子,但如果扫一下边上摆放的二维码,就能发现“别有洞天”。扫码之后,一只巨大的白鹭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在荷叶旁悠然品茶。这一运用了AR技术(视觉增强)的艺术装置,正是高幼军的参赛作品。
“大地艺术节”的源头,是日本的“大地艺术祭”,初衷是艺术赋予衰落中的乡村生命力的一种探索。上世纪90年代,高度城市化的日本面临大量乡村迅速凋敝的窘境,年轻人离开村镇前往城市定居,乡村只留下老人,这也是当下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一位日本艺术家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于2000年首次发起“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艺术家们以乡村为创作舞台,用创意与才华让落寞乡村成为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的热土。如今,这种创意已沉淀为“以艺术带动地域振兴”的成熟模式,“大地艺术节”也被全世界各地借鉴。
图说:高幼军受访者供图
在高幼军看来,艺术被运用到城市和乡村的更新,除了实现物理空间层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改变还是在于人心。
2021年,首次参与新华社区“社区盒子”的艺术创作。分配给高幼军的空间,是一个正在经历转型、平平无奇甚至有些落寞的街角:一家店铺已经搬走,只留下一台孤零零的空调外机。
高幼军喜欢用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的方案,根据城市更新对象自身的自然肌理进行微调,在不破坏其特色的情况下进行提升。当时,他在空调外机边上画了一架梯子和两位修理工,这小小的创意不仅让街角增添了趣味和活力,也传递了一种充满希望的信息:稍等片刻,更新正在持续,小店马上回来。“结果令人满意,人们路过这个街角时往往会停下脚步,好奇地看一会,然后带着微笑离开。”高幼军说。
同样的理念,被高幼军运用到去年他策划的“外滩猫街”大型公共艺术作品展上。BFC外滩金融中心和豫园之间的方浜中路是一条曾经充满市井气息的老上海街区,却因居民动迁陷入沉寂。去年5月,几十只巨大的“猫咪”突然出现在老街原本灰蒙蒙的墙壁上,瞬间让这里成了上海最热门的打卡地,也让这条800多米长的街道再度热闹起来。
当时,由上海复星艺术中心、BFC外滩金融中心和豫园商城举办的第三届外滩艺术季正在举行。这次活动汇集了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展览、潮流集市、AR互动装置等内容,用艺术将老城厢与现代街区实现融合。高幼军是方浜中路街区项目的策展人。经过思考后,他决定把整条方浜中路变成一块大型画布,创作对象被确定为这条街道上依然居住的“原住民”——猫咪。方浜中路街区作为老城厢,鼠患曾是一个让居民很头疼的问题,许多人家都养了猫,或者会投喂一些流浪猫,吸引它们来捉老鼠。久而久之,一个庞大的猫咪族群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即便居民动迁搬走后,不少猫咪依然“坚守”故土。在高幼军看来,它们是小小的城市英雄,也是老城厢居民的好邻居好伙伴,而且猫咪的形象,也容易被不同群体所接受。
除了猫咪漫画,高幼军还加入了许多真实的猫咪照片。“原住民”小猫不太喜欢出镜,只能临时征集了一批宠物猫来配合拍摄。这些被放大的猫咪照片平均视线设置在1.65米高度,与人的眼睛高度基本一致。当人们置身于街道中,欣赏猫咪与画作时,也能获得一种与巨型猫咪“平视”、闯入猫咪世界的奇妙体验。
“走进这条街道时,你会感到一种代入感,仿佛自己也成了其中一只猫,体验众生平等的感觉。”高幼军说,他希望这个作品能够为人们带来治愈效果,忘却当下的烦恼,享受最简单的快乐。
果然,“猫街”亮相大获成功。每天前来打卡的人群成百上千,正如最初设想的一样,人们迅速喜爱上了这些巨大的猫咪,老街前所未有地热闹起来。艺术季结束,猫街将要恢复原状时,它们还留下了一些告别语:“再见啦,猫街”“记得想我哦”“下班吃罐罐”……让许多前来打卡的市民和附近的老居民依依不舍,仿佛真的在和这些“老朋友”道别。
图说:小酒馆焕然一新,成为网红打卡地。受访者供图
二 治愈人心
1966年出生的高幼军是一个地道的上海人。他从小学习绘画,并颇有天赋,但家人一直希望他找一个靠谱的专业,于是他考了上海交大的数学系。大四那年,中央工艺美院(清华美院)招收有理科背景的研究生,师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工业设计大师柳冠中。高幼军一考而中。
毕业后,高幼军成了一名广告人,进入4A广告公司就职,每天拼创意、想方案。但在他看来,广告公司并非一个理想的创作平台。“广告最终目的还是服务客户,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很多有趣的好创意未必能得到采纳。”高幼军说,即便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情况依旧如此,想要画一些自己想画的作品,只能在业余时间寻求突破。
2010年,正逢微博兴起,高幼军化名为Tango在微博上发了自己第一幅“脑洞”作品《大象是如何挖鼻屎的》。在画面中,大象将鼻子绕过来,用象牙费劲地挖着鼻孔。
原本是个人的兴趣之作,反响却很好,网友们鼓励他坚持下去,于是他给自己的画起名为“Tango无厘头一日一画”。多年来,他坚持“一日一画”,迄今已创作了数千幅作品,把自己平日记录下的一些创意变成有趣的漫画,逗网友们一笑。
“此人的脑洞深不可测……”这是很多人看过高幼军作品后的评价。清代满族女性戴的旗头,在他眼里变成了电话机;条形码被时代抛弃跳楼,摔扁后变成了与时俱进的二维码;皇帝被人追杀,摘下衮冕变成了一块滑板成功逃命……这些稀奇古怪的画面,像极了梦境中的片段,看上去荒诞不经,却又能让人会心一笑。质朴富有童趣的画风、大量运用具象类比,成为高幼军漫画作品中最显著的个人标签。
“这就是我的本心,能让大家在辛苦工作和生活中找点乐子,哪怕只是一瞬间的开心。”坚持创作14年之后,高幼军已经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漫画家,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粉丝遍布世界。很多人说他的漫画有深意,但高幼军一直认为,自己的漫画始于“无厘头”,终于“无意义”。有时候“无用之用”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图说:在“外滩猫街”前,一个女孩走过。杨建正 摄
2022年4月,高幼军受邀参加景德镇“艺术在浮梁2021”的创作。在浮梁县寒溪村,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了20多件艺术装置,散布在村落各处,后来全都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打卡点。高幼军的作品是改造其中一间农宅。这栋农宅,凝聚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思念。
和千千万万农村家庭一样,这位父亲辛苦抚育两个儿子长大成人,但儿子成年后都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生活打拼。父亲造这栋房子原本是作为儿子们的婚房,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回到家乡娶妻生子,共叙天伦之乐。但事与愿违,房子造好后一直闲置,等待可能永远都不会回家的主人。这让高幼军很是感慨。
高幼军了解到老人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酿酒师,能酿制很地道的本地米酒,于是他决定将这栋两层高的小楼改造成一个小米酒馆。凝望小楼,高幼军“脑洞”大开,他把两扇一楼的窗户画成两张开怀大笑的嘴,嘴的主人正举杯欢庆,简简单单的两个人物,让建筑焕然一新,来访者远在百米之外就能感受到小酒馆的好客与欢乐。
高幼军还在酒馆内部加入大量艺术元素,例如楼梯装上凹凸镜面模拟醉酒看到的事物,墙上挂以酒为主题的漫画等。这家小米酒馆一跃成为当地网红打卡点,老父亲酿酒手艺也有了用武之地,生意好到忙不过来。“让孩子们回家来帮忙打理生意”,竟成为可能。在他看来,当艺术被用于助力乡村振兴,带来的不仅是游客与人气,更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精神面貌。他记得第一次来到寒溪村时,村民们还用警惕的目光看着他们这群陌生人。但当艺术家们成功改造村镇后,他更多地看到了村民们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们会像爱护自家环境一样维护村容村貌。“纸上的创作也可以治愈人心,但放大后的空间艺术创作所起到的作用也同样被放大了,不仅可以温暖心灵,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区域的命运轨迹。”
图说:南海大地艺术节上的《茶之鹭》 受访者供图
三 突破边际
艺术助力城市更新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过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主任何崴认为,如何面对过去若干年高速城市化带来的“千城一面”问题,如何将现有老旧建筑盘活,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是每个城市建设者、每个建筑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城市越来越需要自身的文化属性和地域识别度,人们渴望看到属于自己城市的独特空间。”何崴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无用”之物,其重要作用就是赋予物和空间灵性,同时带给使用者情感价值。因此,在城市更新中更多地让艺术介入,可能是当下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把钥匙。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上海大学上海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金江波也认为,公共艺术以“公共性、在地性与艺术性”相互融合的特性,高度契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艺术的创造性力量介入城市建设,可以映射城市人文价值的内涵,其价值营造凸显城市开放和包容的气度,成为彰显城市品格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不久前,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举办的WDCC2024第四届“设计寰宇”年度创意营上,高幼军分享了他将艺术运用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上的尝试与探索。在他看来,建筑、街区、乡村,甚至山水天地都可以成为创作的载体。从打造“外滩猫街”,到让衰落的村庄重现活力,再到运用科技使艺术打破时空的“次元壁”,十多年来他一直在尝试突破边际,寻找更多创意与可能性,转化为治愈人心的力量。
短视频兴起后,高幼军将之前的漫画作品视频化再创作,从漫画到动画,感染力也能再上一个台阶。AR技术井喷后,他的作品也突破了现实与虚拟的“次元壁”。他曾在豫园老庙黄金前设计了一个三面招财猫的艺术雕塑,有趣之处在于用手机扫码后,屏幕中呈现出的画面是源源不断的金元宝被招财猫爪子吸引而来,这样的新艺术装置非常受年轻人的喜爱。
包括《茶之鹭》在内,AR成了高幼军当下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在另一处水库的改造中,他彻底舍弃实体化设计,在一个观景台上设立了一个二维码,扫码后能在水库看到神奇的一幕:一只白熊在水库洗澡,边上游来一条鳄鱼,白熊顺手就把鳄鱼抓起来搓背,令人忍俊不禁。高幼军认为,今后的城市更新中,除了融入艺术,新技术也会被大量运用,更多的边际将被突破。
新民晚报记者 李一能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