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评论 > 正文

新民随笔|齿颊留香何需珍馐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张家愉     2024-12-07 12:35 | |

白菜,分为小白菜、大白菜,是我国栽种最广泛的一种蔬菜,一年四季吃不完。天寒地冻,北方人存储的白菜至少可以吃到第二年开春。

图说:黄芽菜(资料图)  东方IC

上海人一般把白菜叫作黄芽菜,既对也不完全对。黄芽菜只是白菜中的一个品种。以前物流不发达,本地人一般只吃市郊及江南地区种植的黄芽菜。现在各地的白菜最快一天就能从田间送到上海人家的菜篮子里。如果是白皮包心且菜叶黄化程度高的,那就是黄芽菜,一眼就能辨别出来。

白菜也好,黄芽菜也罢,在古代都有个共同的名字“菘”,寓意像松树一样能够在漫天大雪里顽强生长,而这样的蔬菜又是十分罕见和珍贵的。在保鲜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菘就是寒冬里的新鲜菜。《南史·周颙传》记载,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梁实秋在《雅舍谈吃》里写道:“华北的大白菜堪称一绝。山东的黄芽白销行江南一带。”至于烹饪,他认为吃法太多了,炒白菜丝、果子烧白菜、熬白菜、腌白菜,怎样吃都好。

无论是主角、配角还是跑龙套,餐桌上的黄芽菜都能抢风头。它可以清炒,也可以放在鸡汤和排骨汤里,还有黄芽菜肉丝炒年糕,这些既是上海人的家常菜,也是端得上台面的特色佳肴。本帮有三道经典。一道是热菜烂糊肉丝,简直是把黄芽菜的色泽、口感和营养发挥到了极致。还有一道是点心炸春卷,主料是黄芽菜,猪肉丝、牛肉丝、鸡肉丝、鸭肉丝都很搭。第三道是什锦砂锅,无论放什么山珍海味,少了黄芽菜打底,这锅汤仿佛失去了灵动,吃在嘴里也会油腻疙瘩。

苏轼作诗《雨后行菜圃》:“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谁能视火候,小灶当自养。”十有八九,苏仙也是食仙,亲自炖的白菜,如同羊羔和乳猪一样肥美鲜嫩,正所谓“齿颊留香何需珍馐”。

王蔚/文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