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过去的2024年,世界各地上演了数十场选举。不少国家的执政党和传统政党都遭遇了失利,而民粹主义大行其道。经历了“超级选举年”的欧洲遭遇了怎样的冲击,右翼民粹主义有何新动向,欧洲的战略自主将往何处去,欧洲同美国、中国又将有怎样的互动?
21日,“欧美大选后的欧洲和中欧关系”——上海欧洲学会2024年年会暨第十三届上海欧洲研究青年论坛在沪举办,专家学者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各抒己见。

会议现场。图源:主办方供图
专家指出,欧洲政治正呈现出右倾倾向,右翼民粹呈现主流化趋势,主流政党也出现民粹化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民粹政党已经改变策略,从拒绝欧盟转向通过留在欧洲,试图由内部推动欧盟的改革。以法国为例,法国左中右三极化的政治生态或许已出现被打破的风险,民众对右翼“国民联盟”的感知也已悄然发生改变。
正在发生变化的,还有欧盟的共同外交与防务政策和对欧洲一体化的治理理念。有年轻学者指出,在俄乌冲突后,欧盟加强自主防务能力建设的同时,在北约层面上也加强防务合作,向“既欧盟又北约”的双安全策略转型。而外部大国也越来越成为影响欧盟内部政治斗争、竞争的重要力量。
而在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之后,从欧洲议会的构成也可以透视未来中欧关系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尽管欧洲对华制约存在追随美国的因素,但欧美欧在俄乌冲突、经贸关系、气候等全球治理方面存在矛盾,中欧关系在特朗普2.0时期可能会有更多的合作。
针对欧洲当下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未来中欧关系可能遇到的问题,专家提出欧洲政治的整体右倾将是长期趋势。对此,中国需要从更宏观的战略角度,重新思考如何与欧洲正在崛起的右翼力量打交道;制定针对欧方不同层面的政策,探索发挥新的比较优势;改变对欧的伙伴关系叙事,重新定位对欧关系及评估互利共赢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 齐旭
举报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962555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