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TAG稿件 > 正文

卡若遗址,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3-02-27 14:52 | |


澜沧江畔,茶马古道名驿昌都县西的卡若村,有一片神秘的原始文化遗迹,这就是被学界誉为可能揭开藏文化之谜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的卡若遗址。

图说:卡若遗址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摄

卡若遗址最早发现于1977年,是西藏史前遗址中罕见的、堆积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址。遗址海拔3600-3800米,距今5500至4400年间,文化层堆积厚度达到100-160厘米,可分为早(5500-4700BP)、中(4700-4300BP)、晚(4300BP以后)三期,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遗址。

遗址出土的石器包括:打制石器、细石器和磨制石器。陶器以夹砂、手制陶为主,罐、盆、碗为基本组合,以小平底为典型特征。从打制而成的刮削器、砍斫器、切割器的单向打制技术看,它与中国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有相似处;细石器的技术特征在西藏境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统一性,且这类细石器技术明显带有北方民族风格,与黑龙江昂昂溪,内蒙古富河沟门,青海西宁住家寨相似。磨制的长条形石斧、石锛、半月形石刀组合,则体现出卡若遗址与西南地区一致的考古学文化特征。卡若遗址中磨制石器,仅磨刃部的做法又与黄河中、上游新石器文化有联系,如盘状敲砸器与甘肃大何庄、秦魏家起价文化遗存墓地出土相似;有肩石斧与甘肃四坝滩、永靖大何庄遗址、酒泉下河清马厂类型遗址出土类似。从卡若遗址中发现的粟、猪骨和投掷石球,说明卡若拥有农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产经济方式。卡若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体现出了与川西高原、滇西北横断山脉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甘肃西部、青海西部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间的联系。1996年,卡若遗址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东面是奔流不息的澜沧江,南面是卡若河,遗址处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形台地上,面积约10000平方米。如今,遗址上建立了卡若遗址公园,园区中心区域是遗址核心区,当年考古发掘完成后通过回填方式加以保护,园区内还设置了几处生活场景复原,再现了卡若遗址先民们的房屋建筑和农耕、狩猎生活方式。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