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宋姐下午茶 | 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为“老养残”立法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宋宁华,陈炅玮     编辑:卜春艳     2024-01-26 13:45 | |

  “我走了,孩子怎么办?”随着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养残”群体的困境和焦灼,凸显了患有心智障碍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后顾甚忧”。市人大代表吴坚通过参与该课题的调研座谈发现,本市存在着一个现有基数十余万、发展趋势数十万的“老养残”群体。“从近两年病患数据看,未来这类群体数量增长还在加速,覆盖家庭数量也相应扩大。”

  但实践中,养老服务机构大多不接受老年人携心智障碍子女入住,即便心智障碍子女年满60周岁也因养老机构缺乏专业护理技能导致无法接纳。为此这些老年父母群体的焦虑主要集中在几方面:子女监护权交给谁放心?身后财产托付给谁靠谱?子女未来长期生活照护的场所又在哪里?万一出了状况,谁来托底?他们关注的“人、财、所、底”的焦虑非常现实,需求也非常迫切。

  为此,吴坚建议,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为“老养残”立法,通过浦东新区法规在法治、机制上开展探索和突破,丰富和完善现有的养老服务法规体系及配套制度,依法把“老养残”问题纳入规范、做好扶持和赋能发展。

  “制定《浦东新区心智障碍人员养老权益保护规定(暂定名)》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特殊需要信托制度的监管机制。”他建议,政府支持非营利性信托机构从事和推广特殊需要信托业务,服务中低收入心智障碍家庭为主,信托机构与投资公司分离,政府担保信托本金,并补贴一定的营运管理费用。同时,完善心智障碍人员公共监护机制,对于父母身故且无近亲属的心智障碍人员,探索在属地街镇下属居委会建立“公共监护”制度,确保家庭财产不挪作他用,专门用于心智障碍人员的养老照护。

  此外,还要探索形成心智障碍人员养老权益的分层分级保障体系,指导或帮助社会搭建“闭眼工程”。吴坚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民政、残联、信托、保险、财政、房地、司法、社会组织等联手,形成心智障碍人员“机构、社区、居家”分层分类养护体系,建立一家一档,分类施策。“通过依法善治,为‘老养残’问题形成长效机制提供重要法治保障。”

  新民晚报记者宋宁华 陈炅玮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