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金海岸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职场新舞台 | 数据为颜料 AI作画笔 95后“造梦师”这样创作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陆佳慧     作者:陆佳慧     编辑:钱文婷     2024-02-01 11:08 | |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你有没有在苏河湾万象天地的户外大屏上偶遇过一只跳着“抖臀舞”的柯基?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一艘漫游苏州河、畅行武康路的粉色“龙舟”?抑或是沉浸在繁复精美的故宫藏品动态纹样中,体验一场没有文物的文物展?

当前沿的数字技术融入绘画、雕塑、摄影等众多艺术领域,技术与艺术交织碰撞出亦真亦幻、虚实交融的体验,也催生出一个全新的职业:数字艺术创作者。他们以数据为颜料,用人工智能、3D引擎、3D建模软件等作画笔,构建一种全新的技术美学。

奇幻斑斓的数字艺术作品是如何诞生的?数字艺术创作者这一新兴职业需要点亮哪些“技能点”?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苏州河畔的内容科技公司OUTPUT,跟随年轻的“数字造梦师”们,了解行业背后的故事。

交叉学科创造视觉魔法

“你猜这是什么?”95后的陈梦给记者出了道考题,循声望去,电脑页面上是一艘粉色的“龙舟”和密密麻麻的彩色“圆点”,拖动鼠标,“龙舟”在屏幕上丝滑地穿梭。“这一步是轨迹追踪,这些彩色圆点其实是我和同事们拍摄的街景转化成的数字数据。”陈梦解释道。

不久前,她刚为某品牌拍摄制作了3个短片。视频中,一艘陶瓷质感的粉色“龙舟”时而在武康路、安福路上悠然前行,时而划过波光粼粼的苏州河,荡起阵阵水波。逼真的视觉效果,骗过了许多网友的眼睛,社交媒体上,有人留言:“可以预约坐这艘船吗?”有人发问:“外面的世界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吗?”

事实上,这是一系列使用MR(混合现实)技术制作的视频。混合现实,就是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先用实景拍摄真实物理场景,然后对画面进行运动追踪,将轮廓转化为三维画面,再利用CGI与街景渲染融合。为了完成这3个10秒左右的短片,陈梦和同事们忙活了一个半月。从构思创意、设计分镜,到二维设计、建模动画,再到渲染制作,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反复打磨。如何把虚拟的“小粉龙”完美融合到现实的街道、河面中?一天中,什么时间、什么角度的光影投射下来最写实、最匹配?舟行水面,怎么制造出现实中水波荡漾的视觉感受?每个细节都需要走上街头,反复取景尝试,连光影中的明暗对比也经过精准测算,才最终定下3:7的最佳比例。

陈梦告诉记者自己是科班出身,学的就是数字媒体专业,而她的同事中还有学习影视制作、建筑设计等不同专业的创作者,但这并不影响彼此间的协同合作,因为,数字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由艺术设计、人工智能、数字影像处理、人机交互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领域。在虚实共生的数字平行时空里,拥有想象力和计算力,就拥有了造梦的能力。

前沿技术“活化”文物藏品

技术与艺术的创造性融合,不仅能让用户进入亦虚亦实的奇幻世界,也为传统文化的“活化”探寻到新的可能。

同样是95后的创作者宥宥向记者展示了她和同事一起为故宫藏品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展。在展览中,故宫馆藏精品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图转颈瓶和嘉靖款五彩鱼藻图盖罐,通过巨型裸眼3D装置呈现在观众面前,两件宝贝一下子“活”了起来,锦鲤在眼前游弋,白鹤在身旁翩飞,25度的室内飘起了雪……装置内部则以万花筒形式展现了取自故宫5件精品文物上的吉祥纹样,如蝠纹、鱼纹、团锦花纹、缠枝纹、葫芦纹等。观众还能与空间内的纹饰进行体感互动,挥手间,桃果渐熟、风荷摇曳。即便只是隔着手机屏幕,欣赏彼时展览的视频,记者依旧能感受到数字技术下,文物纤毫毕现、化静为动,所带来的超视觉的美感与震撼。

在这场展览中,宥宥和同事们根据故宫博物院提供的建筑及文物的超高精度三维数据,运用沉浸式AR(增强现实)、裸眼3D等技术,将珍贵的文物藏品转化成了数字资源,呈现在观众面前。回想起当初的创作时光,宥宥直言:“挑战很大!”光是手绘还原纹样,她就和同事们奋战了一个多月。在绘画过程中,宥宥还要充当一名“数字修补师”,最大限度地还原百年前的繁复图案,再将它们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宥宥说:“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文物细节被放大了数十倍,百年前的瑰宝变得立体、生动,观众不仅能多维度欣赏文物,还能与之互动,获得更加丰富和个性化参观体验。”

赛博未来更新城市空间

如果你看过电影《银翼杀手》,或许会对未来城市空间有更大胆的想象。电影中,2049年的洛杉矶街道上充斥着栩栩如生的全息投影,令人印象深刻。而这样赛博朋克的城市空间,或许不必等到2049年,目前,建筑投影、裸眼3D大屏都已成为新的城市景观。

走到文淇跟前时,她正在电脑前赶工建模,五花八门的图标看得记者眼花缭乱,只见她熟练地轻敲键盘,屏幕上阳光俊朗的男孩好似立刻飞身出屏,要和记者握手互动。尽管还未在户外大屏上呈现,但这样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已经足够夺目。“这是裸眼3D‘出框’效果。”文淇解释说,裸眼3D想要更好地呈现出立体感,会在画面中设计一个“边框”,利用相对位置的改变,打造出纵深感,人物、宠物等画面要素才会更好地突破边界,有“飞出来”的感觉。

炫彩夺目的建筑光影秀其实也是裸眼3D的一种特殊表达,数字艺术创作者们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和建筑的外立面结合,让建筑的墙面活动起来。在去年举办的首届静安国际光影节上,慎余里、天后宫、上海总商会旧址、上海大悦城等地标建筑轮番上演光影大片,照亮上海城市夜空。OUTPUT签约艺术工作室Illusionist也曾在上海地标性建筑外滩大厦打造了一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建筑投影秀,二维的字体,二维的图像,在光雕投影的渲染之下,在大楼表面幻化成立体的空间,引来众多观众驻足拍照。

文淇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也在发生改变,一块屏幕,一幢建筑都可能成为演绎动画、讲述故事的载体, “未来,你家门口的建筑或许就会成为一块可以交互的大屏,一个超级媒介”。

(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新民晚报记者 陆佳慧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