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在莱茵河上面对手机朗诵《春江花月夜》 中德艺术家用“数字”探讨未来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徐翌晟     作者:徐翌晟     编辑:李元春     2024-04-16 16:38 | |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正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进行的“身体缺席的旅行——中德当代艺术交流展”由王海清&沈楠、李亭葳、梁宇珏、林博彦、萨卢巴·德塔(Saurabh Datta)等八组中德艺术家共同参与,围绕着人工智能和数字时代下人类的存在方式展开,通过摄影、影像装置作品想象未来生活。

展出的作品均为近年来的最新创作,艺术家一方面从数字时代、短视频、消费主义体验、乡愁、劳动等不同的主题回应时代前进,同时因为“未来世界”只能在个人的想象中成立,身体经验对于未来是缺席的;另一方面,通过比较中德两国年轻创作者共同聚焦的问题,探讨同一时空下理解世界的不同视角。也许在美术馆里,当观众的目光和艺术家的目光相遇的那一刻,正是艺术激发问题意识的瞬间。

高郁韬的影像作品“对白系列·春江花月夜”同时也在久事美术馆展出,艺术家在莱茵河上对着手机朗读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这样的语境下,手捧竹简或者线装书是不是更符合环境的要求?但是细听之下你会发现,原来,艺术家面对手机,念出一句诗,手机里的网络语音Siri系统就会接着念出下一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水声与诵读之声一起录了进来。Siri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技术产物,但古诗又是一 个充满情愫的事物。游子满怀情愫的吟诵和冰冷的机器之音逐渐融合,搅浑了时间与空间。

本次展览也希望跨越地域的创作者与观众能借此机会作为对方的镜子,在巨变的世界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策展人杨迪认为,今天,我们越来越无法用现在的经验去展望未来,但是,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信息互通,让我们能够在当下找到彼此的参照系。

本次展览将展出至6月16日。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