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名栏 > 正文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潘伯鹰 “二王”书风的追随者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沈琦华     作者:沈琦华     编辑:蔡瑾     2024-04-17 11:06 | |

  

潘伯鹰,安徽怀宁人,现代书法家、诗人、小说家,著小说《人海微澜》《隐刑》等,诗集《玄隐庐诗》,论著有《书法杂论》《中国的书法》《中国书法简论》。潘伯鹰的上海旧居在胶州路170弄12号。

博学多才

潘伯鹰家境优渥,早年师从吴闿生习经史文辞,吴闿生的书法“颜意而苏味”,这一时期的学习对潘伯鹰有着深远影响。1924年,19岁的潘伯鹰考入北京交通大学,在铁道管理学院就读。他在继续书法诗词素业的同时,还发表了长篇小说《人海微澜》,一时轰动文坛。

潘伯鹰1933年在上海执教,于暨南大学及中学教语文,1949年后供职于上海图书馆,又任同济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20世纪60年代,潘伯鹰与沈尹默共同发起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书法协会——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

潘伯鹰书法擅楷、行、草,主张“正草并进,碑帖兼学”,后期是“二王”书风的追随者。他在《中国书法简论》中为强调王羲之正统,而从隶书写起,并认为王羲之是上承隶意而转为今草,开辟出书法古今转换之境。对于潘伯鹰的博学多才,有人加以评价:一书法,二诗,三文,四小说,五鉴赏。

孤高不群

图说:胶州路170弄12号 新民晚报记者 金 晶 摄

潘伯鹰旧居在胶州路170弄12号,新式花园里弄住宅,砖木结构假三层,底楼是客堂,二楼为卧房,北侧亭子间作为子女的起居室使用,三楼是主人的书房。

潘伯鹰个性孤傲,有“狂人”之号。他对文房用具考究至极,除常用毫管以外,还屡用竹笔作字,以求异趣;墨则从不用墨汁,晚年钟爱胡开文;笺纸多用自印的“玄隐庐”“饮河社”纹纸,以及朵云轩精印的名家水印墨迹花笺;至于印章,最喜用也最常用的是乔大壮、蒋维崧两人镌刻之印,潘伯鹰认为只有乔、蒋所治之印方能与自己的书法匹俦。

1949年以后,潘伯鹰在上海创建私人书室,取名“隋经堂”。据传他为了避免外界闲杂人等的干扰,曾在此张贴字一幅:“不读五千卷书者,不得入此室”。后来,“隋经堂”成为饱学之士的会聚之所,是当时“文化沙龙”和名流会聚之所的代名词。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