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黄中俊:离堆,长在我心里的一棵草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黄中俊     编辑:钱卫     2024-04-17 14:25 | |

去年秋天,我终于踏上了离堆,只为化解多年来无缘离堆的遗憾。

第一次知道都江堰离堆,是从妈妈老家成都寄往重庆家中的一封信上,信封左下角印有离堆的黑白图片。我觉得“离堆”一词好美啊,离愁别绪堆积成山!就这样,一粒小小的草籽在我童年的心里埋下了。

后来,我多次到过都江堰,可由于景区大、时间紧、汶川地震后伏龙观受损、离堆并不是都江堰工程的组成部分等,我居然没有上过离堆!每次,我都在人字堤上看着离堆,看着青花瓷片镶嵌而成的美丽的“离堆”二字,感叹又一次错过。小小的草籽在反复错过的遗憾中慢慢长大,离堆,终于长成了我心里的一棵草。

去年秋天,我终于踏上了离堆。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堆。”离堆,是由李冰父子开凿宝瓶口时从玉垒山凿离出来的山石堆积而成。后来,人们在离堆修楼阁,建园林,宋代有了浪漫“花洲”,今天有了离堆古园。步入离堆,我看见四根卧铁述说着都江堰的悠长历史,宽阔的堰功道通向高高的伏龙观,树龄逾1800年的张松银杏一树金黄,花洲栈道就在幽密处的危石与绿水之间……作为“川西第一名园”,离堆带给我的美是惊艳的。然而,惊艳远不止于此。

离堆最美的景致无疑是在观澜亭。站在观澜亭,远方有安澜桥横亘江上,山上有秦堰楼掩映于绿树丛中,前方岷江经鱼嘴分江后从内江飞奔而来,脚下江水在离堆的阻隔下激荡回旋、翻滚成浪,汩汩汇入宝瓶口,汹涌澎湃地流向广袤的成都平原。而在离堆的另一侧,飞沙堰溢洪道已经干涸见底!人称都江堰 “膏润万顷”“膏流千古”。这个“膏”,大概就是指江水那化不开的丰沛、浓稠、浩荡吧?在离堆,最感动我的就是江水的浩荡之美。

离堆最重要的建筑是伏龙观,伏龙观中最有分量的文物,是大型圆雕李冰石像。在李冰石像旁,有一尊无名的堰工石像,是用以镇压水怪的“三神石人”之一。石像头部已断,但宽襟大袖,双手握锸,即使看不见他的表情,也能感受到他的坚毅执着。如果说李冰石像和堰功道旁的12座铜像颂扬着各时期治水建堰先贤的功绩,那么,堰工石像则代表着一代又一代默默无闻的治水人,代表着他们义无反顾的奔赴和永无止息的努力。在离堆,身首相离却锸不离手的无名堰工石像让我感受到壮烈之美。

就这样,我走遍了离堆上的每一个景点,读遍了伏龙观中的每一处文字,看遍了清溪园中的每一株盆景,只为化解多年来无缘离堆的遗憾,只为拔掉扎根于心的那棵草。待拔草结束,我发现,不枉我一往情深多年,离堆的确美丽,并且美得生动丰富,美得摇曳多姿,有一江水涌流之浩荡、一众人奔赴之壮烈、一株花流离之凄婉……

入夜,我和新结识的都江堰朋友在与离堆隔江相望的西街餐叙。我说,我从离堆进入景区,享受了都江堰市提供给上海市民的感恩票价……一位朋友立马举杯过来说,感谢上海人民支援都江堰震后建设,重建后的都江堰比过去还要美。我说,我们同饮一江水,就是一家人,疫情时,都江堰人民还星夜兼程送来了蔬菜,上海人民心存感激。当听说我是从上海来成都参加一个大型项目的建设时,整桌的人齐刷刷地起立,向我敬酒道,感谢支援成都建设……我心里一阵感动:一座城感恩之诚挚,不也是离堆之美或者说都江堰之美吗?(黄中俊)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