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头条 > 新民社会 > 正文

为完成上级“市场主体倍增”要求,村支书竟办理20张营业执照!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韦嘉维     2024-04-19 13:24 | |

  近日,多位山西大同阳高县的基层干部通过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热线4008000088反映,当地在落实“市场主体倍增”计划过程中,存在严重造假现象。

  这两年,阳高县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增市场主体数量的考核,乡镇领任务再分到村里,村支书只能找亲朋好友完成登记注册,甚至把多个经营主体都注册在自己名下。多位基层干部表示,这样的层层摊派实在吃不消。

  为完成上级“市场主体倍增”

  要求村支书四处“拉人头”

  大同市阳高县基层干部反映,从2022年4月起,阳高县有了“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县里派给乡镇,乡镇再派给村支书。

  他告诉记者,最近一次任务2024年2月26日下发,要求2天之内,镇里要新注册9家企业,最终他们镇超额完成任务,注册全都是“个人独资企业”。这样的要求,每个月都有。从去年8月到今年2月,全镇共注册企业200多家,有人半年时间开了6家公司。

  基层干部:本来注册是自然人的自愿行为,但注册量少,要完成“市场主体倍增”的数量任务,县里给乡镇、街道摊派,合作社办理多少个,公司办理多少个,每个月都有任务。乡镇没法只能给村里摊派,村支书只好找人注册没有实际营运的执照,这个月刚办完,下个月任务又来了。每个月都要通报,完不成挨批评。

图说:层层加码摊派任务 来源:受访者供图

  大同市政府官网显示,当地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采取很多具体措施。比如,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为新设立市场主体提供免费帮办、免费复印、免费邮寄、免费刻制公章“四免服务”;推行简易注销,提供免费帮办代办等服务。

  这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开始,这些政策的确为希望注册经营主体的村民提供了便利,但每个月都分配任务,还指定具体数字,压力都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

  起初几个月,村支书们会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车接车送去县城办注册手续,后来县里派工作人员下到镇上,方便大家办手续。

图说:层层加码摊派任务 来源:受访者供图

  最初的要求是每个人只能注册三个经营主体,但随着任务压力增大,上级放宽注册限制,村干部自己也注册多个营业执照。“后来不好找人,就可着一个人一直注册。”

  2023年年中,新任务又来了。市场主体不仅要“数量”,还要“质量”。县里不再考核个体工商户的数量,而是要提升市场主体中企业的占比,任务考核要求是新注册企业才算。

来源:受访者供图

  同时因为2023年上半年任务压力大,个体工商户数量大增,导致企业占比过低,县里又要求之前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办理注销,升级为公司。“可以是合资公司或者个人独资公司,规格提升了。”

图说:集中办理注销 来源:受访者供图

  派任务、算考核、层层摊派

  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弄虚作假

  一份阳高县2022年4—8月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分解表显示,参与考核的有阳高县11个乡镇以及社区办、市场监督管理局、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工业园区、招商服务中心。

  4月份,全县任务量为新增市场主体1100个,实际完成720个; 5月份任务数750个,实际完成685个; 6月份任务数709个,实际完成751个; 7月任务量970个,实际完成829个; 8月任务量中包含了7月未完成的,一共是1100个。

  4—7月四个月的时间里,阳高县新增2985个市场主体。

图说:阳高县2022年4月-8月市场主体倍增任务分解表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下同)

  公开信息显示,阳高县全县常住人口18.66万人,户籍人口26.29万人。一位村支书告诉记者,他把能找的关系都找遍了,放开注册要求后,干脆把注册的企业都放在自己名下。“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没法找群众了,就只能一个人做。”

  记者查询到,一位村支书名下注册了23家市场主体,只有3家是2022年前实际运营的合作社,其余20家有个体工商户、合作社及公司,涉及鞋店、服装店、水果店、货运队、养殖场、水产店、鲜花店、建材厂,两家便利店及一家美甲店。

图说:某村支书名下的部分经营主体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在村干部多次请求下,他名下办理3张营业执照,目前已注销2家。“就是给村里完成任务,假的,啥也没开。”

图说:一位村民7天开三家豆腐店

  记者向阳高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咨询,工作人员说,所有的注册都需要实名认证,都是经过本人同意的。

  阳高县2023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2年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新增市场主体6792户,总量达22615户,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4956户,其中企业和涉税主体占比分别达到49.61%和67.55%。

  大同市阳高县某基层干部:市场主体增长很多,数据上比较好看,但实际上对经济发展一点用也没有,也解决不了农民的实际困难。不这样做,县里交不了上级的差,每个月还要排名。

图说:2023年10月的全县排名

  市场主体倍增靠的是向好的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充分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如果增加的市场主体多在纸面上,数字再大,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形式上的倍增又反映了地方怎样的政绩观?要想高质量发展,这些表面文章首先要不得。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