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夜光杯 > 夜读 > 正文

鲁北明月:春来话笋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鲁北明月     编辑:王瑜明     2024-04-21 15:23 | |

雷笋、燕笋、红壳笋、黄泥笋……江南又到春笋时节。

连日春雨过后,春阳煦暖,春风鼓荡。雷笋、燕笋、红壳笋、黄泥笋……正带着湿润的春气和饱满的鲜甜簇拥而来,江南又到春笋时节。

世人爱笋,爱其色香味意形,无所不包。 “甘脆惬当、温润缜密”,这是北宋黄庭坚笔下的苦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这是明张岱笔下的破塘笋。“云衣细剖千层雪,玉版平堆一寸霜。”这是清诗人张问陶笔下的笋。

古往今来,食笋的佳作不胜枚举,通俗易懂者当数大唐著名“吃货”白居易的《食笋》:“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首联交代地方(有一说为安吉),由此猜想此诗作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二、三联言明因其多,故便宜,两个纸钱就能买来一捆呢。四联是烹饪之法,“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只需将笋放在米上一起蒸熟就行啦。第五联是吃笋过程,“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这是颇有动感的画面描写,只见刺史大人撸起袖子,动手剥去紫色的笋衣,露出新玉般的笋肉来。接续两联是“老饕”心满意足后的感慨:“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自从春笋上市,每餐都多吃一碗饭,已经很久不想吃肉了。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如此美味常常吃得不过瘾啊!最后则是劝客,“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快点吃吧,别犹豫,南风一吹就要变成竹子啦!

看来“京洛”地区不仅米贵,笋亦贵,果然居不易。加之长安、洛阳地处北方,非产笋之地,且春笋不易保鲜,贵在情理之中。

几百年后,爱美食的苏轼也因北方无笋而苦恼。时为徐州知州的苏轼不习北方饮食习惯(久客厌虏馔,枵然思南烹),故人千里之外送来“竹萌”,恰逢另一位好友李公择路过。苏轼又将笋还有芍药送与这位南方客,苏轼在《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记下这段佳话:“故人知我意,千里寄竹萌。骈头玉婴儿,一一脱锦        。庖人应未识,旅人眼先明。我家拙厨膳,彘肉芼芜菁。送与江南客,烧煮配香粳。”大意是我已经厌倦北方的伙食,没想到老友千里之外寄来竹笋,剥掉紫色的笋衣,一个个像玉孩儿一样可爱。北方的厨师应是不认识的,但我却是眼前一亮呢。我家那位笨厨子啊,也只会把猪肉和芜菁一通乱炖。且把笋送给这位江南客人,煮熟与香粳米一起吃简直是绝配啊。

国人食笋,由来已久。《诗经·大雅·韩奕》记载“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说的是韩王入朝受封后,周宣王让显父代为饯行。在《诗经》中的这场盛宴上:酒是清酒,肴是肉和鱼,而蔌是笋和蒲。可见早在西周,春笋已是国宴上的名贵食材。2000多年后,明末清初的李渔概括说,笋是“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

猜想《诗经》中的笋应为腌制品,即所谓“菹”也,但后世更讲究鲜食,极端的例子是林洪。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载:夏初,林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林鲜”。

“傍林鲜”的吃法暗合那句知名的台词: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但笋的烹饪方法却是多样的,“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李渔《闲情偶记》)”。江南名菜“腌笃鲜”可算是荤素调和的典范:腌为咸肉,笃为小火慢炖,鲜是味美之极(当然,解作鲜肉亦通)。名字中未提笋字,但笋却是这道名菜的灵魂所在。如此这般,荤素搭配,咸鲜中和,汤色乳白,热气氤氲,食之齿颊生香。沪语云:鲜得来,眉毛落脱嘞!“李渔说: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初到上海那年,适逢早春,第一次吃到父亲烹饪的油焖笋,制作简约之极,无非春笋、热油、老抽,三样而已,等到浓油赤酱里裹着的甘爽脆嫩在唇齿间咔嚓作响时,方知世间竟有美味如此。算来已过三十余年,父亲也已去世多年。每到春笋当季,循例依法炮制,美味仿佛依旧,却又仿佛不似当年。

周末整理案头杂书,瞥见怀素《苦笋帖》,这是怀素晚年“超妙入神之书”,现存上海博物馆,属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苦笋帖》两行十四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连读两遍后,若会其意。

春与笋,已经来,这是自然的供奉,也是人间的惊喜,更是时光流转三餐四季的最美当下。(鲁北明月)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