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浦汇生活·烟火蒙西”之“数字公话亭” 黄轩供图
姚丽萍/文
数字公话亭,亮相了。
核酸检测亭,变身了。
书报亭,期待中……
明年,申城将全面开展“15分钟生活圈”行动。
15分钟生活圈,之于申城市民,意味着什么?那是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是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是灵动城市不可或缺的烟火气。
近年来,申城在基层社区渐次推进“15分钟生活圈”。
今年,“浦汇生活·烟火蒙西”——蒙西小区“一街一路”建设项目成为上海市“美好社区·先锋行动”首批16个社区行动项目之一。10月,“浦汇生活·烟火蒙西”之“数字公话亭”全新亮相!黄浦区打浦桥街道与中国电信合作,蒙自路上的街头公用电话亭,装载七大民生应用智慧信息屏幕,点亮街区新景观。
数字公话亭,各种“一键”服务,有什么用?
你看,老人可以通过“一键叫车”刷脸叫到出租车,迷路了就用“守望相助”AI人脸识别找到家属;特殊人群可以通过“12345手语视频服务”,获得人工服务;青少年可以使用“3分钟免费通话”服务,确保紧急通信需求;市民还可以通过“15分钟生活圈”模块,查询周边核酸亭、医院、电信营业厅……
总之,这间数字公话亭助老、助残、助民,有个小目标——成为守护城市弱势群体的安全岛,便利市民生活的彩虹桥。
较之数字公话亭,“浦汇生活·烟火蒙西”15分钟生活圈的目标更远大——强化党建引领、聚焦民生改善,通过30个具体项目,全面汇聚建设、管理、服务资源,努力打造老旧小区更新典范、“最小管理单元”精细化善治典范、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典范。
如果说,数字公话亭体现了生活便利;那么,核酸亭变身发热哨点诊室,就是安全感的一种保障。
上海市卫健委12月20日发布消息,全市各医疗机构对门急诊患者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一些街头核酸亭,完成各自使命之际,何去何从?
宝山区月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门口原先的核酸亭改造成发热哨点诊室,24小时服务,有需要的市民不进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诊疗、配药。在这里,每个窗口,配备两名医护人员,一位负责问诊、开药,一位负责拿药。发热市民日渐增多之际,提供更便捷的诊疗服务,守护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核酸亭的变身,无异于雪中送炭。
没有一个严冬不可逾越,疫情终将结束,生活还要继续。
那些注定刻入城市抗疫史的社区核酸亭,还可以为市民做些什么,不妨,也纳入15分钟生活圈的考量。
最后,还要说说书报亭。
一座城市,有早餐点暖胃,有书报亭暖心——这样的城市才是活力充沛,底蕴深厚,可以托付梦想,能够全力拼搏的理想家园。
每天下午,弄堂口买张晚报,再到隔壁肯德基坐坐,一份汉堡,一张晚报,就是一天里最惬意的休闲时光。但如今家门口买不到报纸了,非常希望15分钟生活圈不要忘了书报亭。
在基层社区采访,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市民呼声。
时至今日,手机阅读,随时随地,无处不在,传统书报亭,对于市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买报、读报,早已成为一些人生活的一部分,读报是文化消费,更是情感寄托。
迄今,仍有不少市民喜欢读报。“吃好夜饭看夜报”,是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写照,很多人依然保留着这样的生活方式。
报纸如同书籍一样,也是文化多样性、个性化的重要体现。在国际大都市,巴黎、伦敦、东京,书报、书报亭,作为城市“文化符号”,汇聚出人文城市风景线,标记着城市文化软实力。
书香上海,书报亭,该是什么模样?多种面貌、多元方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市民渴望家门口的书报亭,那也是城市里最灵动的烟火气——15分钟生活圈,别忘了书报亭!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