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楠/摄
杨欢/文
眼下,虽是寒冬腊月,大地上依然热闹非凡、活力四射。在上海,一项项重大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春节将至年味浓,街市商超顾客攒动,烟火气扑面而来。这个冬天,大家心里热乎乎的,尽管春天还没有到来,种复苏的迹象让人信心倍增。
“信心”这个词,近来被反复提及和强调。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在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2022年上海经济走出了V型反弹,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5.5%以上,考虑了现实可能、发展需要和远近平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有足够支撑,也有足够信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如何提振市场信心,做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牵好“牛鼻子”,打造新引擎,尤为关键。浦东引领区、“三大任务”“三大平台”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在深化改革开放、壮大发展动能等领域,起到重要牵引作用。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着力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放在今年重点工作首位。
新年首日,浦东新区启动建设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重要项目“张江智盒”。此前一周,还有总投资575亿元的63个张江科学城重点项目签约入驻或开工。静安、青浦等区开年后也纷纷举行了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一批潜力足、质量优、能级高的产业项目正巩固放大经济发展向稳向好态势,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本市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为全力推动投资项目合作,吸引优质项目落地,浦东“出海招商”首发团动作频频。“浦东新区及金桥开发区最新产业发展”投资推介会13日在日本大阪举行,30家重点日资企业和机构参会。再看东海畔的临港也是热火朝天,今天上午,临港新片区第二届滴水湖产业投资者大会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临港中心)举办。
正如市人大代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黄建忠所说,2023年是充满机遇的一年。开年就开工,大家今年动作很快,提前发力,早早“种田”,就是希望“早开花、多结果”。
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上海将持续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150亿元。加快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扩投资、提产能、增效益,推动一批引领性强、带动性大、示范性好的高能级产业项目落地。对此,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这样解读,从扩内需的角度来说,投资和消费是两大重要抓手。投资对提振信心、稳增长、稳就业的作用不言而喻。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眼下,各区各部门正抓住窗口期、机遇期,撸起袖子加油干,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消费文旅市场最近持续升温,街道上车水马龙,车站里声语喧嚣,商场里人流如织。家家户户精心购置年货,旅游景点食宿订单暴涨,边境口岸签证审批有序恢复。一趟趟列车疾速飞驰,一架架航班陆续起飞。
我们热爱的“烟火气”回来了。新的一年,经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给大家带来信心和希望。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