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非真相视频标注“演绎”,会有用吗?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郁晶陶     编辑:张家愉     2023-04-14 09:15 | |

“捐助”老人三千元,视频拍完收回两千八;发布被前夫“家暴”视频,实则两人多次预演,拍完还有说有笑一起看电视……一些短视频博主正在以造假视频“收割”流量。虚假的“慈善”、摆拍的“矛盾”,让不少观看者一时信以为真,纷纷点赞、转发,无意中为这些视频扩大了影响力。

图片来源:东方IC

不少假视频特意选择贴近生活、容易引发共鸣与共情的话题作为“流量密码”。例如上海辟谣平台梳理发现,短视频平台上涉及婆媳关系的内容很多,在“我带着孩子净身出户”这一主题下,不同年龄、不同装扮、不同地区博主的经历雷同,有的博主发布的内容甚至自相矛盾。还有“儿子过世,婆婆送儿媳出嫁”类视频,编造的居多,有的博主还挪用了别人的婚礼场景。

假视频散布不实信息,污浊网络空气,消费公众感情与信任,还会增加真正需要帮助者的求助成本,网友形容其“有毒”并不夸张。有的平台为了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近期更新了“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如果没有注明,使公众、媒体产生误解,成为“不实信息”,将从严处罚。

新规则会不会起到效果,有待观察。有的博主并非故意以假乱真,更多的是没有意识到自己虚构的内容可能被人当真,也有博主的段子视频被人掐头去尾地传播,造成负面影响——对于这类博主来说,或许会更有动力标注“演绎创作”,既是提醒他人,也是保护自己。但对于那些刻意利用造假来获取流量的博主来说,承认虚构就等于失去流量,“自我暴露”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而,除了博主自律之外,平台也要负起严格把关的责任,并通过优化分配流量资源等方式,激励博主们以诚信为底线,创作更多优质内容。

有视频,也未必有真相,尤其是当下还有深度合成技术,更增加了普通人甄别真假的难度。如果放任造假乱象,信息环境就会变得污浊不堪,人们的判断与决策也会产生偏差。去伪存真,需要各方共治,打击造假者以及依靠造假获利的网络黑灰产,让他们失去攫取流量的力量。

郁晶陶/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