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15分钟生活圈里的“碳”索之旅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方翔     编辑:赵菊玲     2023-06-13 13:39 | |

图说:太阳能锂电扫地机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

方翔/文

废塑料再生环保路、上海首个近零碳社区、现场体验黄浦碳普惠平台……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上,不少观众发现,在身边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可以发现很多绿色低碳生活的场景。

落实15分钟生活圈“双碳”行动,合作共建是基础。绿色转型发展是上海市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上海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开展了低碳发展实践区和低碳社区创建工作,特别是在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中,不断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在首届碳博会的徐汇展区,梅陇三村的案例吸引了不少观众。梅陇三村从“居民需求”“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规划”“提高碳效率”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推进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建成了首个上海市近零碳示范社区。通过共同构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合作体系,探索社区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凝聚经验,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践行15分钟生活圈“双碳”行动,需要多元共治的驱动机制。推动社会化参与的多元共治在此次碳博会上有着不少亮点,一些企业也带来了解决方案,像晟世众合低碳科技则通过帮助企业有效降低产品的碳排放,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和碳标签,更好地为百姓提供绿色低碳消费品。在日常生活中,像生活垃圾分类、共享单车投放等,也推动了社区居民的低碳生活。通过创新性的技术组合和管理措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构建降碳多元共治机制,用更少的碳排放代价满足更好的生活需求,更好地提高居民绿色低碳的生活意识。

15分钟生活圈是便利的、舒适的,更可以是绿色低碳的,要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可以共享。近日,虹口区广中路街道以“小手牵大手”等形式,举办了多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让低碳环保意识深入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并安排上门回收旧物服务同步走进社区,使得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有偿回收的便民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树立了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识。生活在社区中的人们享受到绿色低碳生活带来的便利,可能更好地让他们支持并投入实现“双碳”目标的工作中。

15分钟生活圈覆盖了住房保障、就业供给、公共服务、交通出行、公共空间五个方面,既是人们工作生活居住的家园,也是城市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重要载体。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回应着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场景。美团2022年末数据显示:上海用户一年的骑行里程就达到了3.97亿公里,实现减碳1.92万吨;上海一辆尾号为885的美团小黄车,去年被1337个人骑行了8394公里,减碳0.45吨,这辆车也成为上海单车的“减碳王”。在15分钟生活圈中“节”尽所能,“碳”寻绿色生活,也可以在其之外,以更广阔的视野为社区开启“碳”索之旅。

碳博会虽然明天就要闭幕了,但是“双碳”事业不会限于一时一地。共建为基、共治为纲、共享为本,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倾听基层呼声和建议,找出工作中的 “短板”,分析、梳理社区“双碳”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并加以破解。通过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理念,加强近零碳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才能把绿色低碳理念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从而助力上海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