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评论 > 正文

新民快评|暑假,让“留守儿童”变“小候鸟”幸福栖居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宋宁华     编辑:吕倩雯     2023-07-19 13:28 | |

近日,在浦东东明路社区,上海纽约大学教授和学生志愿者、阿里专家、复旦导师、原央视主持人将轮番上阵……暑假里,大咖云集为小朋友开双语学堂,这样的豪华阵营,价位肯定不菲吧?然而,真相是——免费的。

大咖们开讲的对象是灵岩南路商户的“二代”,而且多数是外来务工者6到12岁的孩子,一群“飞”来上海和父母临时团聚的“小候鸟”。每逢暑假,到底让不让孩子来城里,让很多外来务工者很纠结。不来吧,一年只能春节时见一面,孩子长年待在老家当“留守儿童”。来吧,白天上班父母很难兼顾,而城里孩子享受到的假期资源和娱乐依然和他们无关,可能遭遇继续“留守”。

这些年,一些社区注意到这一情况,开设了“1.0”版爱心暑托班,让“小候鸟”们进城后可以有地方待一待、有机会去上海标志性景点看一看,缓解了外来务工者孩子托管难的问题。如今,不少“小候鸟”们渴望能融入社区、了解父母打拼的城市,“2.0”版的暑期学堂令人期待。笔者了解到,在东明社区的活动中,就是利用“东明街区发展中心”第三方社会组织的平台,引入街区发展中心与上海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校社合作实践基地、“能人”居民等资源,让“小候鸟”们共享街区共治的红利。

让“小候鸟”们幸福栖居,受益的不仅是他们。在这些项目里,有的招募城市里的大学生、高中生当志愿者,他们多数在都市“糖水里泡大”,生活条件好、接触群体相对单一,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也为他们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有的“小候鸟”们有机会到父母工作的地方看一看,甚至经过培训后,还能为家长们贡献创意和智慧。这种“双向奔赴”的认同感最终会反哺到社区,让社区不只是本地居民的居住空间,更是所有在这里打拼者们共同的家园。

宋宁华/文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