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新民眼 > 正文

独家述评|蝴蝶的困境不止于蝴蝶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屠瑜     编辑:赵菊玲     2023-10-10 16:50 | |

图说:上海眉眼蝶 陈志兵供图

屠瑜/文

这是一只蝴蝶引出的话题。

机缘巧合下,我结识了蝴蝶专家陈志兵,听他介绍了上海眉眼蝶濒临消失的情况。上海眉眼蝶是唯一一种以上海命名的蝴蝶,金山石化地区的一片小树林或是它们在上海最后的栖息地。他呼吁,对这片栖息地进行抢救性保护。

想要保护不容易,背后至少有两重困境。第一重:重要地方种不受“名录”保护。

野生动物实施名录制管理,名录外的就是非保护物种。上海眉眼蝶不在名录里。“它在上海以外的地方比较普遍,长得还不好看,不在名录也正常。”陈志兵解释,但它是在上海首次被发现,然后作为新种发表,对于上海有特殊的意义。许多“模式产地”为上海的蝴蝶已经消失,保护上海眉眼蝶,就是守护一份情怀。

如果说第一重困境还有可能解决,那第二重困境就更为复杂。

我去那片小树林看过,路边竖着的林长制公示牌让人很放心,却让陈志兵更担心:“有人管理,生态环境看似好了,但对蝴蝶来说也可能是更糟,比如,蝴蝶不喜欢‘农药’,不喜欢太‘精致’的环境。”

如今,生态学、动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已经很少提害虫、益虫,因为大家都意识到所有动物其实都是生物圈的成员,在生态链的不同层级发挥各自作用。而在农业学、植保、园林等领域,从人类视角出发,还有人分益虫害虫。

生态修复专家郭陶然分析,近年来引进的许多城市景观植物多数不能为本地动物所食用,而能被食用的乡土植物因为显得不那么美观,常被直接清理掉。这是许多乡土蝴蝶在市区减少的原因之一。绿化管理养护要控制杂草和虫害,如果有什么虫就打什么药,从生态修复的角度看并不合适。但公园养护已有一套统一标准,要改变会很难。

可见,蝴蝶的困境其实不止于蝴蝶。

“要环境‘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但真正的生态保护,应该是多方的平衡。”陈志兵说。如何做到多方平衡?需要顶层设计。搞园林绿化的和搞生态环境的,不能各自为政,应该紧密协作,找出最佳方案。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必答题,相信也一定会答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