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教育 > 正文

高中生对话褚君浩院士:如何练就一双科学“慧眼”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杨玉红     2023-11-22 11:01 | |

图说:院士褚君浩与中学生的对话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人工智能引入教学,会解决一切学习困难吗?中学阶段是打基础重要还是培养学习兴趣重要?……一连串地提问、解答,再提问、再解答,让一场院士与中学生的对话会不断地擦出火花。主讲人褚君浩凭借一双对科学的慧眼,很快就在现场的少年朋友中“圈粉”。

前天,由黄浦区科协主办的“院士专家黄浦行——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走进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高一年级。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的讲座主题为《放飞科学梦想,迎接智能时代》。 褚院士开诚布公,年少时就想当科学家,为此,他在高中时除了学好基础学科知识,还找来了许多物理学方面的书籍,一边自学一边记笔记,不仅记录下学到的新知识,还要专门记下学习的感想和疑惑。他把这样的笔记风趣地称为“励志语录+鸡汤+思考”。他说:“你们知道我现在的微信名称为什么叫‘小草’吗?就是因为我始终要求自己要像小草那样坚强,同时也要像小草那样随遇、谦和。”

褚君浩是中国自主培养的第一位红外物理博士,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半导体和红外物理学科的发展。在谈及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能时代时,褚院士多次提及一个词——慧眼。他说,智能化系统是智能时代最大的特征,传感器作为智能时代的“慧眼”,使我们能感知到更加丰富的信息,借助传感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将变得更为清晰。那么,怎样才能练就一双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找到攻克科学难题方法的“慧眼”呢?褚院士告诉同学们,勤奋踏实是科学研究的基石,同时还要保持好奇和质疑,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要弄清楚为什么。往往你以为现在用不到的知识,说不定在某一天就偏偏能用得到了。拥有一双“慧眼”,就是拥有一种科学精神。

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已经迎来了人工智能时代,“慧眼”是否也会变得可有可无?褚院士坚定地表示,人工智能绝对不可能取代人类的思考与创新,而只会更好地服务人类。他建议同学们先学好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足够扎实的知识,才能够快速地吸收进新的知识。如果对某个方面特别有兴趣,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探索下去。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到2050年,我国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那时,在座的同学们大多已经步入40岁了,是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主要力量。所以,非常希望同学们多了解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让对某个领域感兴趣的人更感兴趣,也让在某个问题上有所启发的人获得更多的启发。”褚君浩院士说。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