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数智化社会保障论坛在沪开幕 专家提出预警 养老服务不是“人与数字”冰冷关系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蔚     作者:王蔚     编辑:季晟祯     2023-11-26 09:08 | |

      数字化发展为社会保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昨天在沪开幕的数智化社会保障暨智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提出,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社会保障领域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智能技术,为广大人民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养老)课题负责人王乐然、余飞跃介绍,基于上海地区的调查显示,社区医疗机构存在药品设备不足和个性化照护缺乏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的保健和慢病管理需求。当老年人遇到突发疾病的紧急情况时,往往是邻里互助发挥了关键作用,相比较来说,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智能设备引入居家养老生活后,对家庭代际关系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供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在更新和维修等环节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课题组还对本市助餐服务场所和社区食堂进行了调查,智慧技术在提升老年人的餐饮满意度和用餐便捷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正在推广应用的智慧助餐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科技的进步、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为我们更智慧地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华东师大教授吴瑞君说,我国制定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人民群众的健康及养老需求与数字化发展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的先导作用、提升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构建了宏伟蓝图。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智能养老应该成为养老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因为智能养老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化、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弥补传统养老方式的不足,还可以解决当下养老业碰到的诸多难题。比如,数智化技术推动了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打破了原有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的界限,还可以打造优势互补的多元模式共存的社区虚拟养老院等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又比如,数智化背景下出现的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在成为新的护理主体后,通过外骨骼等自立支援辅具,已经可以让更多半失能老年人实现自我照护。

“但是,我们还需要理性研判数智化技术对人力服务的替代效应。”郑功成说,必须承认,即使是智能化的机器人也不会完全具备人文情怀,家庭成员、社会机构对老年人的照护关系不能转化成“人与机器”或“人与数字”的冰冷关系。社会保障领域确实需要高度重视数智化、智能化,但在利用数智化技术时应当坚持适当、适度原则。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程,既要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又要防止技术被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应当建立一个“负面清单”,有必要提出预警,需严格防止数字化养老技术损害老年人的隐私与尊严,堵塞数智化技术有可能变成某些机构逐利工具的漏洞。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