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普通人的“上海故事”|十多年坚持帮助弱势群体,独臂老人的情义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鲁哲     作者:鲁哲     编辑:赵菊玲     2023-11-28 10:55 | |

  如果你不经意间发现身边的老人一只手是假肢,你会不会一下子同情起他来。这个本该获得别人同情的老人,成功创业后热心帮助弱势群体。多年来他坚持帮助残疾人家庭,帮助云南大山里的孩子。公益事业一做就是十多年,而且“做啥像啥”,这个可敬的独臂老人叫杨其根,是上海昱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近日的采访中,杨其根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图说:暑假和“莘”学堂孩子一起参观海军军事基地(前排左一为杨其根) 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下同)

  一次事故让他失去了左前臂

  1975年,杨其根27岁。一天,他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不慎失去了左前肢。“被送到第六人民医院,手术做了五六个小时,但医生最后说接不回去。”从出事到手术,杨其根没落过泪。但被推出手术室见到家人的那一刻,他泪如雨下。“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孩子才一岁。”回忆起当年,杨其根仍然眼角湿润。“那个时候我都不愿意出门,总是用右臂抱住左臂,不让人看到空荡荡的袖管。”

  在家人的开导和帮助下,杨其根不久后重新开始工作。到了2000年,他下海成立了上海昱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通过4年的打拼,公司开始扭亏为盈。2007年底他又成立了昱隆步道石制品有限公司。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昱隆的景观步道石成为建材供应商之一,铺进了世博场馆。

图说:“莘”学堂课堂

  残疾人的苦,我懂

  杨其根做过莘庄镇人大代表。他说自己是个“做啥像啥的人”,做人大代表就要为老百姓做事。他开始走访残疾人家庭,“我自己是残疾人,我特别关心残疾人,我知道他们的苦。”

  有次走访中,一对残疾人夫妇告诉杨其根:“现在家里其他都挺好,就是孩子功课没人辅导。”他发现,这样的担忧,在其他残疾人家庭中也不少。2013年,一个专门为社区残疾人、困难家庭子女提供义务辅导的兴家“莘”学堂诞生了。2016年底,他又将兴家“莘”学堂的模式复制到浦江镇永丰村,让残疾人子女和贫困家庭孩子能在学习上获得辅导和帮助。

  “每个周六,我们派车到交大接上大学生志愿者,把这些‘小老师’送到浦江课堂;到华师大接上志愿者,把‘小老师’送到莘庄课堂。”这些年一直这样做,从未间断。上海昱程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窦霞说。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提供“一对一”课业辅导。除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外,还邀请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建桥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提供美术和英语口语辅导。每年寒暑假还组织“走向社会”拓展活动。

  10年坚持下来,已经有200多个大学生参与了这项公益活动,受助的家庭超过100个。受助的孩子中,有考入莘庄中学重点班的、有考入上海海洋大学的、有考入上海中学的,有人还得了全国比赛的大奖……说起这些孩子,杨其根顿时神采飞扬。其实“莘”学堂之前,杨其根就已经在帮助弱势群体了。2011年开始,杨其根结对帮助沈同学。沈同学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生大病。在他高考那一年,母亲去世了。杨其根对这个孩子尤其上心。这个孩子考上大学后,也成了“莘”学堂的一名志愿者。“现在他已经工作了。”杨其根说起来,一脸欣慰。

图说:杨其根和结对学生合影

  为了徐掌村他“不务正业”

  2017年开始,闵行区和云南省保山市结对。2018年5月,在闵行区援滇干部的牵线下,上海闵行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一个叫徐掌村的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杨其根是联盟发起人,他从此与这个小山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8年杨其根第一次去徐掌村,虽然事先有思想准备,但到了现场后,所见所闻还是让他震惊了。“很多农户的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有的甚至屋顶漏了也无力维修,晚上在屋里可以看星星月亮。”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徐掌村看到的情景,杨其根至今难以忘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徐掌村回沪的杨其根开始为产业帮扶寻觅“方子”。联系高校、农科院的专家,实地拜访种植基地,杨其根几乎放下了自己企业的业务,一门心思钻研这件事。但徐掌村地处高原山区,干旱少雨,可种植的农作物较少,且交通不便,设想的种种方案都以失败告终。

  但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头。有一天,杨其根看到一则“上海交大新品鲜食玉米培育种植成功”的新闻,一个念头闪过:徐掌村不是也种玉米吗,只是玉米品种不好。能不能引进上海改良过的鲜食玉米,提升附加值呢?

  杨其根马上行动,通过不懈努力,找到了上海乃至全国的顶级玉米种植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在多次深入徐掌村调研分析并与徐掌村委三套班子沟通讨论后,最终确定了徐掌村“以种植带动养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种植鲜食糯玉米,加工后销往城市,提高附加值;同时,扩大养殖肉牛与家禽家畜,除满足食用外,一部分种植玉米通过养殖业消化,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2019年7月,徐掌村试种了80亩鲜食玉米。“到了10月1日,刚好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好日子,第一批成熟采摘的鲜食玉米从保山空运到上海,我们帮助销售,短短两三天就卖了近7万元。”杨其根说。

图说:杨其根向徐掌村孩子捐赠校服

  两年多时间徐掌村跑了13趟

  徐掌小学是徐掌村唯一的一所学校,有7个班级,150多名学生。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功能教室,也没有图书室,还缺老师。“7个老师里,有3个初中没毕业。”杨其根说,“要改变山村的面貌,未来全靠这帮孩子。孩子的学业不能耽误了。”

  接着,在莘爱联盟的努力下,从隆阳市区聘请了3名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在学校每月支付工资基础上,再额外补贴每人一个月1800元。以莘爱党工团公益联盟为主导的沪滇“教育雨露计划”在徐掌村迅速开展起来:开通了上海—徐掌村两地远程支教网络,建立了莘爱联盟15人网络支教团队;为徐掌村小学捐赠了300套校服、2800多册图书;为学校捐助了价值10多万元的教学办公设备及代课老师生活设施用品;与徐掌村7名贫困户孩子签订了帮扶助学协议,每年资助他们,直至完成学业……联盟40多个成员单位及其他爱心企业共同募集资金近200万元,为徐掌小学新建了一幢三层教学综合楼、一个体育场地和校门围墙等项目。

  “徐掌小学的成绩原来在全乡垫底,现在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有的科目进入前三名,有科目进入全乡前十名。”杨其根说。

  为了徐掌村脱贫致富、孩子们学业有成,两年多时间里,杨其根带着联盟成员去了13趟徐掌村。“听到小朋友们亲切地喊我‘杨爷爷杨爷爷’,我骨头轻嘞!”杨其根笑着说。

  好事一直在做,两个“莘”学堂照旧进行,和云南保山也一直保持联系。杨其根马上要75岁了,但这位独臂老人做公益的劲头还是很足。

  新民晚报记者 鲁哲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