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评 > 正文

新民艺评|如何写好一篇艺术评论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徐佳和     编辑:江妍     2023-12-24 15:54 | |

新近一届“国际艺术评论奖”揭晓,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获奖评论文章所涉及的展览几乎都闻所未闻,大众瞩目的“爆款”展览完全“消失”在评论人士的眼中,“评委也希望听到一些持否定态度的展览评论文章,希望大众媒体的艺术评论板块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面向全社会推荐或不推荐某个展览。”评委之一、声音博物馆创始人秦思源坦率提出,“在评审的整个阅读过程中发现许多文章缺乏逻辑性和清晰性,过度依赖于哲学理论,有滥用学术性的倾向。”

那么问题来了,艺术评论因为艺术作品和展览而诞生,但艺术评论究竟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艺术生态里?艺术评论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在哪里?国内各种艺术展上,写在画册前言和展览板上不痛不痒的文字,究竟算不算真正的艺术评论?怎样的艺术评论才是让人看得懂的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可以被看作是对艺术作品的描述、分析、阐释和评价。艺术评论文章古已有之,在几个世纪以前,这种评论或鉴赏,通常发生在博学多才的作家、诗人与艺术家之间,二三高山流水的知己私底下有感而发的雅事。直至18世纪中叶的英国和法国,随着直接面向市民阶层的艺术展览的大规模进行,作为市民社会公共领域一部分、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艺术评论文章,才使得评论成为某种公开的活动,评论写作则成为一种独特的文类。作为某种带有学科规范性质的艺术批评,通常可以追溯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到今天,艺术评论还是沟通展览方与观众的重要手段,也是在艺术家和公众之间架设的必要桥梁。

但即使是诗一般的文字也难以再现五彩缤纷的图画世界,对一件艺术品条分缕析,往往会影响甚至破坏审美直观时所具有的综合体验。因而,关于艺术欣赏的理论只能起到给人启发的作用。

艺术家创作作品,当然会受到哲学家的影响,但艺术评论中对哲学概念的阐释运用,并不意味着把某些晦涩理论生搬硬套的使用,甚至为了看起来高深而胡乱创造一些貌似复杂的表达方式,而是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真正与作品联系在一起,这需要写作者对理论的消化,也需要对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理解。大段地引用套用海德格尔、黑格尔、德里达、德勒兹等等西哲的理论著作,并假以自我抒情的文字,不属于艺术评论,而很可能是评论者对于没有理解艺术作品所作的自我掩饰。有一些出现频率颇高,且放之四海皆准的句子,也可以视作评论者自我掩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其作品试图打破地域、流派之间的隔阂,实现贯通古今,融会中西,汇通南北的艺术理念……创造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绘画流派。”

记得多年前,国际艺术评论协会委员会主任马雷克·巴特里克曾告诉笔者,他写艺术评论在意的是这家媒体的受众比较大,他能写想写的东西,发想发的声音。“作为艺评人很需要被看到,如果别人都看不到你的文章,那自然没有发声可言了。”在此,我想再加一句——让读者看到你的文章固然重要,让读者读懂你究竟想说什么更重要。(徐佳和)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