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跟另一个人之间,说话做事,都需要建立心理层面的边界。
多年来,我救助的流浪猫大多被领养出去了,这些领养人,有的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着联系;有的渐渐地断了音讯;有的成了贴心猫友,互助寄养猫咪。有位睿智礼貌的小姐姐,从我这里先后领养了一白一黑两只猫咪。此后的岁月里,她也救助了好几只流浪猫。有一只从阴沟里救出的小布偶猫,还通过宠物托运公司,乘了飞机,坐了专车,被送到了深圳领养人的家里。
我由衷地喜欢这位比小女略长几岁的女生,长相秀气、性格温和、颇具才华,可惜的是,正因为这份喜欢,断送了我与她之间的忘年友谊。
我开始探询她的生活,本着“为她好”的初心,把熟人的儿子介绍给她认识。此事没成。但过后,她不再是我的微信好友。
自我反省,在和她相处的过程中,我失去了边界感。
西谚云,有好篱笆才有好邻居。有了各家屋舍之间的篱笆或界墙,邻居们方能相安无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要有无形的边界。时髦的国际用语称“缓冲区”,时尚的心理学术语曰“心理空间”。无论是同事、朋友、亲戚,还是父母子女、夫妻情侣、哥们姐们,一个人跟另一个人之间,说话做事,都需要建立心理层面的边界。
家母九旬有三,不喜保姆,每日早晨给她打一个电话,已成我的必修课。电话打通,例行问候。接下来,常常是她的一大通抱怨。93岁的人,记忆力出奇好,思维也是习惯性地跳跃——从昨天的午饭难吃,可以一下子追溯到当年坐月子时吹着北风在自来水龙头下洗冰冻带鱼,再回转到你为什么住得这么远……我轻轻地叹口气,边界感这东西,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懂,更别说遵守了。再说,能听到这样的抱怨,也算是我的福气。
都说做人要本分,这个本分,就是边界感。斯人斯事,是否守好了彼时彼地的“边界”,是否令周遭的人感到不适。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是从虚心好学者的视角看他人,被“从”或“改”的人,并未被冒犯。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那些被强行当作学生的人,他们的“边界”,却实实在在地被入侵了。
有一段时日,想给人留下诚恳的印象,有人约饭或约出游,总是诚实地告知不便赴约的缘由。不料,却被当作谈资,引来一番嗤笑。闻言自是不悦,转念一想,这种以己度人之人,根本不值得为之喜怒。他们的臧否,对我而言,有什么要紧?就像本文开头拉黑我的这位小姐姐所说,世上原本只有两件事——“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三观相近者,自成好友;话不投机的,无须啰唆。
从今往后,时刻抓牢“边界感”这三个字,尽我所能,当好女儿、母亲、外婆、编辑、作者、朋友、同事以及下属。至于是不是真的好,问心无愧即可。此处露一个姨母笑——伴侣动物之所以大受欢迎,多半是因为,当主人的可以抛掉边界感,尽情亲它们抱它们。(孔曦)
举报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962555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