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正文

中信银行35年:新一代价值银行蝶变之路

来源:新民网--企业资讯     编辑:马建慧     2022-12-16 14:03 | |

  重构与转型,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关键词。从大一统的行政体制向现代银行体制转变,不同经济环境下陆续“登场”的多类型、多层次商业银行们“百舸争流”,奠定了当下银行业的基本发展格局。

  “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能把我重新推下去。”诗人舒婷,曾这样讴歌奔涌澎湃的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候,百废待兴,但处处是青春的活力和追逐梦想的身影。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三十五年前,作为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代表——中信银行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应运而生。

  缘起:有担当的开始

  这家银行的故事要从35年前北京国际大厦一间小小的会议室说起。

  1987年4月14日,在北京国际大厦,时任名誉董事长荣毅仁先生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信银行的前身——中信实业银行成立。这是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家全国性综合性商业银行。

  作为我国较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成立伊始,年轻的中信银行就走向国际,积极参与境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并代表中信集团在东京、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上成功地发行了一笔又一笔债券,多次作为国际银团参与行和牵头行参加对国内外企业的银团贷款,为改革开放前期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书写了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

  进入新世纪,以“入世”为起点,国内商业银行跟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脚步获得了飞速发展,其结果就是:我国银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并逐步实现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变革,并在全球金融市场有了自己的位置。期间,作为重要一员的中信银行经历了正式更名、改制上市,于2007年成功IPO,并在资本市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奠定了如今股权多元化、经营特色化和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历经三十五载芳华,初创时的企业牌匾依旧伫立在中信银行行史展厅当中,但中信银行如今的模样和内在都已然发生了“巨变”:截止2022年6月末,中信银行资产总额超过8.2万亿元,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大关,并在国内153个大中城市设有1,423家营业网点,拥有员工人数近6万名。同时不良贷款持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在近期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银行1000强中,中信银行一级资本攀升至全球排名第19位,在所有上榜中资银行中增长规模排名第一,稳健与杠杆情况位居股份行第二。

  换挡价值赛道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在过去5-10年的计算周期里,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变到探求“价值”突破,成为银行从业者们的努力方向。这对于以往习惯于垒大户、赚快钱的机构而言,放弃“规模情结”很难,“降速换挡”到新的价值赛道更不容易——这意味着放弃简单粗放的“赚钱”模式,需要时刻以客户为中心、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统筹分配对公与零售、信贷与中收、传统业务与金融科技等资源和能力,为市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

  但形势逼人——在经济结构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及我国金融体系向直接融资转化的长期趋势下,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市场环境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社会各相关方对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共同富裕以及加强风险管理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传统上“得零售者得天下”的观点深入人心,但随着疫情影响以及稳增长的压力,需要在零售业务增长放缓的压力下寻求对公等其他板块弥补。如何进行价值创造,实现银行持续稳健发展,这考验着银行管理层经营智慧。

  回顾中信银行发展历程的一些重要时刻——2015年,中信银行开始制定、实施三年战略规划,在连续两季三年规划的实施中,中信银行实现了对公、零售、金融市场业务从“一体两翼”到“三驾齐驱”的业务结构转变。2021年,在集团战略领导下,中信银行发布了最新的三年规划,主动布局制定了“342强核行动方案”。该方案聚焦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形成了以财富管理为主体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价值链和互促体系。其背后就是要通过条线、业务、客户、产品、服务以及内外部资源的协同联动,形成对客户全链条全维度的服务能力。

  事实上,源于轻资本、弱周期的特性,近年来财富管理已经成为各家银行的战略业务、赛道业务。但中信银行的特色路径是从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出发,寻求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继而通过资产管理有效衔接资金端与资产端,促进综合融资服务能力提升,形成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个齿轮的互相促进,共生共荣。同时,依托中信银行素有的“对公优势”以及与中信集团的“协同优势”,三大齿轮的正向运转更是获得持续的“润滑剂”和“加油站”。

  数据进一步佐证价值赛道生长力,根据2022年中期业绩显示中信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业务能力建设效果显著。在财富管理端,在外部市场承压的大环境下,中信银行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牵引打造“新零售”构建起“三全、四环、两翼、五主”的战略体系,截至2022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客户管理资产余额(含市值)达3.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9%;在资产管理端,中信银行理财总规模1.65万亿元,其中新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93.92%;非货币固收类产品规模增长3,318.07亿元;在综合融资端,融资余额达12.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已构建起完善的生态圈价值体系。

  可以说,中信银行通过三十五载的积累,尤其是近年来规划和行动方案的战略指引下,已经走上价值银行的赛道。

  特色经营

  成功换挡价值赛道,除了中信银行人自身的努力之外,还离不开“集团的协同”。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银行,中信银行35年的发展史从来不是“孤军作战”,更像是兄弟姐妹齐心协力的家族奋斗史。

  在十八岁的“成年礼”之前,呈现于银行业和客户面前的中信银行,一直名为中信实业银行;即使十八岁成年“更名”之后,中信银行在面对客户时,还可以拉上自己的大家族——中信集团、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以及更多实业兄弟公司等。

  在中信集团“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原则下,中信银行可以依靠集团“金融全牌照”和“产业全覆盖”的差异化优势开展特色经营,创新服务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从同质化竞争中突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在中信银行成立35周年的特别节点,也成为中信金控元年。伴随中信金控的成立,将带来“三个有利于”,助力识别大风险,发现大机遇:一是有利于做强综合金融服务,比如由各家金控子公司共同参与设立了财富管理委员会,群策群力,共同制定方案推进营销;二是有利于做优客户服务体系,提升客户体验,逐步形成团队融合模式;三是做实全面风控体系,包括在更大范围内更早地捕捉风险点,并且协同处置已经存在的问题等。

  设想一个典型的场景:一位中信银行的业务经理对接了一家科技企业的金融需求,除了常规的信贷融资外,他们还希望更进一步开拓在资本市场和产业生态的合作。对此,在融融协同方面,中信银行可借助各子公司牌照优势,补齐经营短板,推动在财富管理、资本市场、资产托管、不良处置四大领域实现协同新突破;在产融协同方面,中信银行可依托集团在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四大实业板块子公司的业务,与中信集团资本投资平台、资本运营和战略投资平台强化联动。

  在“金融脱媒”与“去中介化”的趋势下,中信银行努力整合各种融资渠道和产品,综合运用“商行+投行”“股权+债权”“境内+境外”“批发+零售”等模式,实现由传统“信用中介”,向聚合型“服务中介”的升级蝶变。同时,借助中信集团在实业领域多年深耕的宝贵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行业洞见,更好地赋能客户发展,让“不止于金融”的服务不断延伸,这也是中信银行特色经营的应有之义。

  根据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中信银行依托集团的协同优势,对战略客户逐户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让存款日均余额达13,296.09亿元;又例如,中信银行上半年通过集团协同拉动托管规模新增7,794.49亿元,协同资产托管规模近2万亿元。可以说,中信协同之下的特色经营,成果颇丰,也让中信银行获得更为持久的发展动能。

  有温度的传承

  金融背后站立的是千家万户,坚持金融为民,永远是其初心和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金融建设和发展的重大命题。

  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金融体系核心的商业银行将肩负“新金融”的更大使命——广度上,要覆盖最广泛的大众,包括传统金融可能忽略的普惠和弱势群体;温度上,不只是考虑“商业利润”,还要转向“人本”,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跳出金融做金融”,用“金融+社会”的双重视角去审视所有的金融服务,去满足大众对金融服务和美好生活的期待。

  回望中信银行35年的发展史,服务大众的新金融理念一开始就植入在其基因中,并在时代发展中始终保持初心和温暖,并在金融科技等力量的加持下,愈发具有影响力。

  在零售领域,近年来,中信银行在保持对公优势的前提下,零售业务突出温度“异军突起”,构建了特殊的客户分层体系,在出国、养老、高净值客户、信用卡等细分客群市场上另辟蹊径,并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与合作伙伴一起构建了能够满足用户不同需求的生态圈。

  在普惠金融领域,面对全球性的小微金融服务难点、痛点,中信银行以科技能力为支撑,建立起一套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营销获客精准化、产品服务人性化、风险管理智能化和运营管理数字化,借助于手上“温柔的手术刀”去解决社会难点,让自己变身一位有温度的“社会医者”。

  实际上,有温度从成立之初,便是中信银行发展的底色——作为社会财富的汇聚平台,银行既要为经济社会“供暖”,挺起民族复兴的脊梁,也要为全行业“供暖”,以资产配置拓展财富管理的宽度,还要为全行员工“供暖”,将自身发展与员工的幸福感紧密结合。恰如中信银行的创始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荣毅仁先生一生心怀祖国、心系人民的情怀以及回报社会、造福人民的的崇高品质,这份对人民和社会的拳拳之心,在中信银行的发展中得以薪火相传。

  让信任有传承,让财富有温度

  守初心、让信任有传承;铸伟业、让财富有温度。

  回顾历史,世界银行业300多年来历经多次兴衰沉浮,才得以成长出一些百年老字号。从中国银行业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史还非常短暂。展望未来,只有不片面追求规模和利润的最大化并积极进行价值创造,把自身的发展融入时代的潮流,时刻响应人民的呼应,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中信银行35年的发展之路,就是这样的历程。

  面向未来,面对共同富裕的时代考题、多元市场的个性需求以及协同发展的业务机遇,中信银行近日发布了全新品牌口号“让财富有温度”——将继续以“有温度”的服务提供客户全方位体验,以“有温度”的管理凝聚内部发展合力,以“有温度”的品牌塑造值得托付未来的“价值银行”。中信银行35年的蝶变之路,也证明了这条道路,可以越走越远。



新民网出于传递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