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来源/东方IC(下同)
在暖和天气和雨水的滋润下,很多野菜悄无声息地冒出了头。公园、绿地里,有些踏青的“热情”游客将它们带回了家,还请上了餐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营养科主任蔡骏提醒,食用公园、绿地内的野菜有相当高的安全风险。
“我国食用野菜的历史悠久,野菜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有着深厚的食用文化底蕴。”蔡骏指出,“野菜是指可当作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非人工种植,靠风力、动物等传播种子,自然生长。”上海的野生蔬菜约120多种,其中水芹菜、荠菜、草头(苜蓿)等,已成为常年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蔬菜。
野菜具有口味独特、天然无污染、药食同源等特点,不过,公园绿地里的野菜却并非“人畜无害”。蔡骏说,人们在公园绿地见到的野菜,虽然是天然生长的,但公路、工厂附近绿地的野菜,受土壤中富集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此外,汽车尾气释放的致癌物多环芳烃、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也会在野菜叶片上沉积;一些公园和绿地为控制植物的虫害或清除野草,会定期喷洒除草剂、杀虫剂等,普通市民很难辨别自己采摘的野菜是否被有害物质浸润。”蔡骏表示。
他还提醒大家,生长在真正野外环境的野菜也并不建议采摘食用。这是因为野外环境的土壤情况不详,同样存在被污染的风险;另外,野外有许多野菜是有毒的,有些有毒植物与可食野菜长得很像,且混杂生长,容易出现误认误采。
“即使清楚野菜的来历,确认了其安全性,也不建议过多食用野菜。”蔡骏说,多数野菜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吃多之后容易引发肠胃不适。一般野菜内草酸、生物碱的含量较高,过多的草酸、生物碱摄入会影响其他重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引起肾结石、高尿酸血症或痛风。
蔡骏说,部分野菜含有可致敏物质,如野生小蒜等野菜含有大量挥发油等植物活性物质,过敏体质者食用易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某些过敏体质的人食用马齿苋后,如果皮肤在太阳下暴露,极易诱发日光性皮炎。
“烹饪野菜前,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浸泡、水焯处理后,再炒熟煮(蒸)透后才可安心食用。”他特别提醒,“老人、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人群尽量不吃或少吃。”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