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评 > 正文

新民艺评|相逢意气为君饮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沈嘉禄     编辑:吴旭颖     2024-03-17 16:45 | |


《上海格调》是胡展奋新推出的随笔精选集。所谓格调,无关雪茄、红酒、威士忌、高尔夫、法拉利,或者古琴、宣炉、沉香、海黄之类陈年宿古董,应该是一个人的趣味和风骨。

我与展奋兄是同事,还做过几年邻居,我的祖籍在绍兴,他也是闰土与阿Q的同乡,霉干菜焐肉和霉千张编写了彼此臭气相投的密码,在写文章这档事上,又在同一起跑线上。若置身辋川,我们扫叶烹茶,听鸟谈天;如果浪迹江湖,我们中流击水,同时凉热。作为一个有激情、有血性、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新闻记者,展奋兄从事发现场或更隐密的路径发回来的深度报道,至今仍在人们的记忆深处闪光;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修养和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散文、随笔便是新闻写作之外的另一套笔墨,他敏锐地洞察时事,关心人间冷暖,探及小人物内心世界激起的微澜,在某些场景中也以自我嘲解来体现人情练达。

每每读他的文章,耳畔就会响起王维《少年行》中的一段: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没错,他爱喝酒,喝高了两眼电光闪闪,身上有游侠气,爱打抱不平,他的朋友中也有不少“屠狗辈”。这本精选集分作“人间世”“很不靠谱”“他们的面影”“非常言行”“食与味”五小辑,他自己最看重第一辑,我也在这一辑里读到自己的童年和少年,还有欢乐与愁苦。我们这一代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和记忆,这是大环境对我们的锻造。

开篇就是我读过多次、记忆深刻的《快乐的逗号》。写亲情,写父母兄弟,是通向文学真谛的入口,展奋的处女作就表现出他的性情和哲学意味。缠绵病榻的母亲对生命倍加留恋,对子女倍加关切,每一天似乎都为了漫长的告别而挣扎。儿子捉来十八条“快乐的逗号”——小蝌蚪,让母亲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伢儿没有娘,作孽”。每当有小蝌蚪不幸离场,老人家都不免伤悼一番,然而等到它们长全了腿足,最终拖着小尾巴上了岸,又在一夜风雨中悉数逃遁,她愣在伞下许久,“像走失了一群孩子”。作为叙事主体的“阿二”,在视角转换过程中与母亲同呼吸,共命运,感人至深,掩卷动容。

这篇文章1000来字,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丰满,场景建设相当精致,继承了鲁迅《朝花夕拾》的风格,可以当作范文收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不过真要读懂它,需要烟火日子的注脚。

有同工异曲之妙的是《木槿花开》,也毫无隔阂地打动了我。“颜如舜华”的木槿在作者笔下完成了人格化,“母亲生前最喜爱它了”,从别处拿来,在泥土中一插便活,然后出芽开花,大红重瓣、玉白重瓣、粉紫重瓣,灼灼其华,无比妖娆。“久病的母亲笑了,成天倚着窗欣赏”,木槿成了她的镜像。然而木槿尽管风情万种,却容易招虫,所谓“舜华”,也许是古人留下的咒语。于是必须用药,这便与母亲的命运相对应。用药是成功了,小园继续万紫千红,欣欣向荣,但笔锋一转,就像欧·亨利的小说,老母亲究竟还是远行,“晨昏间并肩赏花的人换了,唯木槿年年花开”。

更具戏剧性的是《蒲扇缘》,胡展兄与太太去美国打卡,行李箱里临时塞进了一把不占多少空间、上海弄堂人家在夏天不离不弃的蒲扇。进关时被大惊小怪的老美逮住,疑为“不明植物入侵”。正在此时来了一位亚裔签证官,面相欠善,却认识蒲扇,脱口而出:“我们小时候……”

这个“我们”,在特定情景中就超越了国界和信仰,也超越了时空,达到了同振共频,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力量,也是记忆的力量。于是,这把蒲扇在一次雅集中被旧金山的同胞们一再抚摸,仿佛抚摸母亲脸上的皱纹,仿佛掬起黄浦江的波涛,最终留在“南模校友会”记志纪念。

《上海格调》展现了作者的格调、柔情以及日常生活和散文写作的另一面。(沈嘉禄)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