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想不到,最近身边文艺界的朋友们纷纷追起了短剧。并且,她们表现得既羞愧又兴奋,一个个自称是身不由己却也欲罢不能。竖屏短剧每集才一分钟,片头片尾主题歌演职人员名单全无,敷个面膜、剪个指甲的时间不知不觉就刷完了一部剧。
短剧,忽然就“上桌了”,入账流水已达春节档电影的十分之一,利润蔚为可观。
这些“短剧”,其实是网络微短剧,发展至今不过才两三年工夫。野蛮生长是一大特征。剧名深谙流量密码,《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等等,让人联想起“知音体”,甚至不符合语法规范。内容往往是穿越、受虐、出轨、复仇、霸总、宅斗……三集之内必扇耳光,而主角最终必能全方位地飞黄腾达。到底是爽剧,不论长短,一定会给足观众“满足感”。
虽然不少产品有原著小说,但绝大多数微短剧与文学性或文艺性毫无关联。好些字幕一看就是自动生成的,还刻意与台词不符。另一特质,是主角拥有一张“人山人海脸”。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里男主演苏袀禾的脸,可以从中看到霍建华、肖战、李光洁等。这张脸的大特写纵横各大社交平台搞营销推广告,开播一天便狂揽两千万元。冲着男女主演的颜值高过大多数短剧水平,身边好些成熟稳重的女士,纷纷坠入短剧的坑,真金白银付了费。
微短剧的兴起带旺了一条新产业链,横店等成了“竖店”,九成人马都在拍此类短平快拉现钞的剧。竖屏还需要什么讲究的道具和背景?一切都是低配:不需要高明的编剧,因为剧情大量雷同。也不需要专业演员,因为演员只是出镜的工具人而已。节奏快,快到不容许观众有任何思考时间,只能惯性地跟下去。
有学者称当下已经是“情绪即所有”的时代,网络微短剧与其说是讲故事,不如说提供的是情绪冲动,不断地刺激观众,但这种刺激又不能过激,相当于剧界“辣条”。
新瓶装旧酒,本质是狗血吸睛。爽文爽剧,历来吸引巨大的流量。微短剧只是将修饰、伪装、过渡等悉数剥离,明刀明枪,乒戎相见。是商业化到极致的产物。爆款的背后,实际操盘的还是擅做流量生意的那批人,比如早几年被称作“毒鸡汤”的红人,还有做网文免费小说的人。微短剧相当于将已成红海的网文世界视频化了。
本来,这类网络微短剧处于行业鄙视链的最末端,无论是拍的人还是看的人都承认其“low”,然而随着平台技术模式变化,这个行业正势不可当地飞速壮大,短短一年时间市场已经从千万升至百亿元,乃至迈向更高。相比做正规影视剧,短剧来钱快多了:拍摄不到十天,成本几十万元,一部成本低廉、拍摄周期短的爆款短剧收入可以过亿元。
不过,市场拓展之后,网络微短剧一定会向着更精致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专业化。眼下越来越多传统影视行业公司也开始拍起了短视频。原本制作快捷而粗糙的短剧,未来势必也会“卷”起来,益发多元化,优胜劣汰。另一个方向则是正规化,草台班子土味视频是初创期产物,微短剧会有自己的行业准则。
想当年网剧起步时,也曾充斥各种狗血烂梗,擦边踩线。然而现在网剧也要持证上线,大咖云集,制作精良。网剧的风起云涌改变了观众的看剧模式,不必再准时准点守着电视机追剧了,越来越多的人为追剧而在各个网络视频平台充值,甚至为了看“超前点播”额外再支付一笔钱。凭网剧成名的演员也已迈向主流,例如“王大锤”白客、拍《太子妃升职记》爆红的张天爱。相信网络微短剧在大发展之后,也会产生自己的明星,形成新的行业标杆,不断突破天花板。
至于观众,当逐渐摸清、追多了微短剧,不再新鲜后,也一定会停下来反躬自问:傻不傻?最起码,不要让观众一边看着剧里打人耳光,一边按捺不住也想扇自己一个巴掌吧。(指间沙)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