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环球 > 正文

吴寄南:下一个50年,中日应“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王若弦     作者:王若弦     编辑:赵菊玲     2022-10-01 09:56 | |

上海市日本学会名誉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吴寄南在日本研究领域深耕了近40年。作为一名学者,他对日本这个国家,以及中日关系的发展有着长期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回望过去,吴寄南坦言,中日邦交正常化给两国人民,以及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目共睹的好处。展望未来,他认为,中日双方应当在重温建交初心的基础上,赋予两国关系新的内涵和动力。

图说:吴寄南

历史意义

吴寄南与日本结缘始于1972年。当时,根据中央指示,北京、上海和沈阳正在为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任日本外相大平正芳等日本政要访华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

“那时,我在上海一家纺织厂担任基层党员干部,需要亲身参与这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同时又充满挑战的工作。”吴寄南回忆道,“幸运的是,在一位跟随上海芭蕾舞团赴日演出的同事的帮助下,我总算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当时的吴寄南眼中,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历史性事件意味着中国又多了一个邦交国,且相互之间不再兵戎相见。但如今,他觉得自己当时低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

通过数十年的亲身感受和潜心研究,吴寄南深感中日邦交正常化给两国人民,以及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缔结了中日两国间历时半个世纪的和平。50年来,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和平”“友好”“合作”。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为全世界树立了两个拥有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这既是人心所向,也顺应了时代潮流。

二是促进了两国在互利共赢基础上的经贸合作。半个世纪以来,中日双边贸易额从1972年的约10亿美元猛增为2021年的3700多亿美元。放眼当今世界,并没有几对国家的双边贸易额能超过这一水准。中日互为对方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为两国各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推动亚洲和平崛起与东亚文明重铸辉煌。在中日两国的积极参与下,亚洲区域一体化取得可喜进展,从《清迈协议》的签署、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机制的启动,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问世,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推进了世界经济格局“东升西降”趋势的发展。

图源:东方IC

走过风雨

但吴寄南也表示,由于中日两国间始终存在着历史恩怨和现实利益的对立,在诸多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半个世纪来,中日关系跌宕起伏、风波不断。两国间既有风生水起、高歌凯进的岁月,也有矛盾凸显、纷争加剧的日子。这是世界上任何一对邻国都难以避免的。

吴寄南认为,这50年来,中日关系从曲折和风雨中走过来,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成长期”。这段时期,中日两国全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中日友好”成为两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起爆剂”和“助推器”的作用。当时,日本是对华提供援助最多的国家,同时,日本也得到了丰盛的回报。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的“磨合期”。那时,中日两国开始互为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人员往来也愈发密切。但与此同时,随着共同应对苏联的战略需求下降,两国间固有的一些结构性矛盾逐渐凸显,分歧和摩擦此起彼伏。

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后的“矛盾高发期”。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两国综合国力对比逆转,中日两国进入了彼此重新定位和调整关系的历史阶段,战略博弈明显加剧。近22年来的中日关系呈现出由“冷”转“热”—再“冷”再“热”—再趋“冷”的“M”型演变态势。

这50年中,有两个瞬间给吴寄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2000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日。“当时,东京电视台直播了朱总理与东京市民的座谈会,朱总理侃侃而言,彰显了大国总理的胸怀与亲民。”吴寄南说。

另一个瞬间是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8年5月访日。胡锦涛主席和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署的中日第四个政治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等重要共识。吴寄南认为,这是在前三个政治文件基础上进一步对中日关系进行了明确定位。

不忘初心

今年9月1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视频致辞。

他表示,在即将开启下一个50年征程之际,中日双方既要重温建交初心,汲取历史经验,推动中日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健康稳定发展;也要思考构筑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赋予两国关系新的内涵和动力。

在吴寄南看来,王毅的这段话可以概括为“不忘初心,与时俱进”这八个字。

具体而言,“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领导人秉持的初衷。它反映在这半个世纪里两国先后签署的四个政治文件中。其中一些重要的论述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两国领导人政治智慧的结晶,更是两国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而“与时俱进”就是要在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国际局势剧烈震荡的背景下,探索中日两国如何契合新时代要求,赋予中日关系新的内涵、新的动力。其中包括两国针对逆全球化潮流,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更大范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两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危机和涉及海洋、极地、网络、太空领域的新挑战,以及两国一起推动多种文明的互鉴共存、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吴寄南表示,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两国之间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但吴寄南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依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人心所向、潮流所趋;二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长期交流形成的纽带不会轻易断裂;三是中日关系具有一定的坚韧性。

“如果将中日关系比喻成一艘巨轮,它就要有指引方向的罗盘、防止碰撞的护栏以及减少颠簸的压舱石。”吴寄南认为,中日关系这艘“巨轮”中的“罗盘”就是中日间四个政治文件和一系列原则共识,它能确保中日关系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护栏”就是两国在加强战略沟通基础上构建的危机管控机制,而“压舱石”为两国在经贸文化领域的双边交流和合作。

“这些恰恰是中日两国之间已经确立且正在不断加固的三个方面。”吴寄南指出,中日关系尽管存在种种困难,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双方终会迎来“拨开迷雾见青天”“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新民晚报记者 王若弦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