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时政 > 市政厅 > 正文

“蒸蒸日上”,四喜风糕焕新发布

来源:新民晚报     记者:郭剑烽     作者:郭剑烽     编辑:赵菊玲     2022-10-01 10:04 | |

每年一度的重阳节来临之际,在上海宝山区罗泾镇有着一种非遗美食,是重阳必备之佳品,那就是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罗泾四喜风糕。

罗泾镇供图(下同)

四喜风糕,一款百年传承的非遗美食,它来自土地的馈赠,承载着罗泾人浓浓的乡情与童年的回忆,历经代代罗泾人的不断努力和创新,时至今日,它不仅仅是罗泾的美味,更是江南文化基因的传承。

岁月更替,时代在前进,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四喜风糕的造型与口味,作为罗泾镇非遗项目的管理人员郑晓蓉从高校网红月饼热搜得到启发,联袂东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师生,将这一传统美食在造型、颜色、口味上进行了改良、创新。

色香味俱全是美食,赋予情感的美食是文化,如何让家乡的味道更有文化内涵,受大众所追捧?9月27日,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郑晓蓉邀请了此次承担主创任务的东华大学师生焕新团队、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龚以及传承人们齐聚一堂为罗泾四喜风糕“诊脉开方

当一盘热腾腾、散发着幽幽稻米香的四喜风糕展现在人们眼前时,大家耳目一新,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的独到见解。

首先,郑晓蓉老师介绍了此次合作创新中的点滴过程,同时认为四喜风糕本身具有浓厚的乡土情怀,对传统文化基因的坚守,在创新中要加以保留和传承。东华大学传播系教授赵高辉认为四喜风糕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更需要从传播的内容体系打造、传播平台和渠道构建、传播主体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四喜风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美誉度。素有文人墨客之称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杨彬谈到,经过长期的演变,中华民族形成了科学的饮食观念与丰富的“美食文化”,诸多文人创造出大量优秀诗文颂扬美食。并现场填词一首,将“罗泾、四喜、十字挑花”融汇其中,表达对罗泾与罗泾人民的美好祝福。而作为业内专家并创制过多款高校网红糕点的东华大学后勤集团的中式高级面点师陆燕介绍,高校网红糕点出圈不但是对传统糕饼的外观、形状、馅料的改变,更是成功的IP营销。本次焕新设计的主创,东华大学传播系副教授唐承鲲指出非遗美食的创新更离不开品牌创新,清晰的产品定位、多元口味加地方品牌的双向赋能、与传统习俗的链接、通过文旅融合创造体验场景等一系列组合拳,来赋能四喜风糕的未来发展。

最后,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郑龚对本次四喜风糕的焕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传统非遗美食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创新,需要更多外部智库的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人文精粹,未来也将持续助力非遗打响罗泾区域文化品牌。

专家们和市民朋友在四喜风糕传承人金惠丽老师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这穿越百年的民间传统技艺,并将赋予美好祈愿的四喜风糕赠予到会的长者,向老人表达节日的祝福与赓续非遗文化的决心。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此次四喜风糕的创新是与时尚结合的一次全新尝试,让四喜风糕成为舌尖上的家孝文化和乡土情怀。祈愿大家品尝四喜风糕,拥有喜乐人生。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